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访询(訪詢)
询问;查访。 明 海瑞 《与琼乡诸先生书》:“﹝母﹞访询戚近,惓惓然举而託之严明之师,以琢以磨,兼有父道。”《林则徐日记·嘉庆二十一年九月初九日》:“访询舆论,均谓此次所録,清贫绩学者甚多,谓之‘清榜’。”
分類:询问查访
《漢語大詞典》:大询(大詢)
古谓君向臣民征询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周礼·地官·乡师:“国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於朝。” 郑玄 注:“大询者,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
《漢語大詞典》:询纳(詢納)
谓向人请教并采纳其意见。 汉 崔駰 《车右铭》:“询纳耆老,于我是匡。”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上垂询纳之弘,下有匡救之责。”梁书·夏侯详传:“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羣言。”
《漢語大詞典》:详询(詳詢)
详细询问。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八三》:“ 逢吉 既知道通信地方,何以又须详询住址,举动颇为离奇。”
《漢語大詞典》:询议(詢議)
咨询和谋议。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公等国之爪牙,心如铁石。欲同戮力,以除国难。公家之利,见则须为,俾其无猜,期于报効,所以询议,择善行之。”
《韵府拾遗 虞韵》:询谟(询谟)
娄元颖赋稷契夔龙询谟乎三署
《国语辞典》:备询(备询)  拼音:bèi xún
官员出席会议,以备民意代表质询。如:「市长准时出席议会等候备询。」
《漢語大詞典》:奉询(奉詢)
敬问。《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那汉拱手谢罪道:‘尊兄休怒,某有一言奉询。’”
《漢語大詞典》:谋询(謀詢)
咨询。 清 朱之瑜 《寿中山风轩八十启》:“虽諮善諮亲,操几杖以谋询;而大猷大法,属纲纪於后昆。”
分類:咨询
《漢語大詞典》:询诘(詢詰)
打听。 元 耶律楚材 《西游录》上:“询詰佛国,反指东南隅。”
分類:打听
《漢語大詞典》:询闻(詢聞)
闻讯。询,用同“ 讯 ”。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师友:“编修 梁諲 病,语家人曰:‘朋游中惟 陈 同年 汝同 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託也。’询闻而诺焉。”
《漢語大詞典》:询叩(詢叩)
询问,叩问。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至府治门外,坐於一室,已见灯,二辈询叩年甲乡贯来歷,往返者六五。”
分類:询问叩问
《高级汉语词典》:询悉
询问后得知
《漢語大詞典》:询质(詢質)
查考和质正。 明 夏允彝 《〈幸存录〉序》:“跳身出潜,卷帙无所携,偶所遗忘,无可询质。”
分類:查考质正
《国语辞典》:欧阳询(欧阳询)  拼音:ōu yáng xún
人名。(西元557~641)字信本,唐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名臣及大书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封渤海县男。书法初仿羲之、献之,并受北朝刚锐险劲的碑刻影响,书体遒劲刻厉,自成一家,名曰率更体或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其子欧阳通亦善书,世称大欧、小欧。代表碑帖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温彦博碑〉、〈皇甫诞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