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音形
话音与形貌。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年往诚思劳,路远阔音形。” 宋 朱熹 《拟古》诗之四:“念我同心子,音形阻一方。”
分類:话音形貌
《漢語大詞典》:落点(落點)
(1).落地。指话音刚停。 陈泰志 《一个违背领导意愿由群众自动办起来的合作社》:“这话在群众会上一落点,群众像一盘点燃了头的爆竹一样。” 安正福 《在绥南建立游击根据地》:“老汉的话刚落点,老大娘却插嘴了。”
(2).指球着落的位置。《体育报》1983.8.29:“球的落点不准,影响技术向尖端发展。”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漢語大詞典》:音姿
话音与姿态。南史·张畅传:“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者皆愿为尽命。”
分類:话音姿态
《漢語大詞典》:脱声脱气(脱聲脱氣)
失声失气。形容因悲恐话音失常。 沙汀 《兽道》:“ 魏老婆子 忽然用围裾遮了脸,哽咽起来。‘你不要气我,’她脱声脱气地说,‘我就只有两只眼睛在转了。’”
分類:话音失常
《国语辞典》:斗大的手卷  拼音:dǒu dà de shǒu juàn
(歇后语)话长。话音谐「画」。手卷为横幅的书画,此类书画都很长,故以画长喻话长。《野叟暴言》第五五回:「素臣道:『任老爷为何事坏官?』皂隶道:『斗大的手卷──画长哩!』」
《国语辞典》:堂屋里挂草荐(堂屋里挂草荐)  拼音:táng wū lǐ guà cǎo jiàn
(歇后语)不是话。话音谐「画」。堂屋里本当挂画,今挂草荐,所以说不是画。用来骂人胡说八道。《儒林外史》第五四回:「瞎子听了半天,听他两人说的都是堂屋里挂草荐──不是话,也就不扯劝,慢慢的摸著回去了。」
《國語辭典》:不露声色(不露聲色)  拼音:bù lòu shēng sè
不将内心感情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著。如:「他一点都不露声色,好像没发生任何事一般。」也作「不露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