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阿狗阿猫
喻平庸之辈。含轻蔑或诙谐意。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上海 的《申报》上,至于称社会科学的翻译者为‘阿狗阿猫’其愤愤有如此。” 鲁迅 《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阿狗阿猫。’”
《国语辞典》:半疯儿(半疯儿)  拼音:bàn fēng ér
指故意颠倒言行,或诙谐放肆的人。如:「虽然他是个半疯儿,但有时候说话还颇有道理!」
《國語辭典》:翘辫子(翹辮子)  拼音:qiào biàn zi
俗称死亡为「翘辫子」。根据传说,在留辫子时代,在人活著的时候辫子是下垂的,而死后入殓则要编结起来,置于头部上方,末端竖起,所以翘辫子就成了死亡的代称。也称为「跷辫子」。
《漢語大詞典》:俳谐文(俳諧文)
内容诙谐、用以讽喻嘲谑的文字。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诽谐文》多种。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韩退之 作《毛颖传》,此本 南朝 俳谐文《驴九锡》《鷄九锡》之类而小变之耳。俳谐文虽出于戏,实以讥切当世封爵之滥。”
《漢語大詞典》:设科打诨(設科打諢)
谓表演各种戏剧动作和诙谐的语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凡例》:“説白则抑扬鏗鏘,语句整练,设科打諢,俱有别趣。” 王季思 等注:“科是戏剧的动作。打諢是 中国 古典戏剧里一种特定的演出形式,有点近乎相声。”
《國語辭典》:说诨话(說諢話)  拼音:shuō hùn huà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内容多滑稽、诙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张山人:说诨话。」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说诨话:蛮张四郎。」
《漢語大詞典》:口谐辞给(口諧辭給)
谓言辞诙谐敏捷。汉书·东方朔传:“上以 朔 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漢語大詞典》:抹鼻子
哭(含诙谐意)例如:这个小女孩经常抹鼻子。
分類:诙谐
《漢語大詞典》:敏谐(敏諧)
机灵诙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亮采:“ 刘公 亮采 狐之后身也……公既长,身短,言词敏谐,絶类胡。”
分類:机灵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