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参诘(參詰)
斟酌查问。新唐书·陆贽传:“帝始任 杨炎 、 卢杞 ,引树私党,排忠良,天下怨疾。 贞元 后,惩艾其失,虽置宰相,至除用庶官,反覆参詰乃得下。”
分類:斟酌查问
《漢語大詞典》:攻诘(攻詰)
攻击指责。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其党亦各树旗帜,以相攻詰。”
分類:攻击指责
《韵府拾遗 质韵》:次诘(次诘)
大唐西域记二三博物众中次诘莫不挫其锐颓其名
《漢語大詞典》:督诘(督詰)
督察责问。 宋 梅尧臣 《送晋原乔主簿》诗:“县官同远宦,簿领无督詰。”
分類:督察责问
《漢語大詞典》:弹诘(彈詰)
弹劾诘问;责问。资治通鉴·宋苍梧王元徽二年:“上皇命事无大小,皆据律正名,不得为疑奏;合则制可,违则弹詰,尽用墨詔,由是事皆精审。” 宋 苏辙 《罢提举太平官欲还居颍川》诗:“闭门便衰病,杜口谢弹詰。”
《漢語大詞典》:诋诘(詆詰)
指摘诘难。旧唐书·萧瑀传:“时 晋 府学士 柳顾言 、 诸葛颖 见而称之曰:‘自 孝标 后数十年间,言性命之理者,莫能詆詰。今 萧君 此论,足疗 刘子 膏肓。’”
分類:诘难
《國語辭典》:乔诘(喬詰)  拼音:qiáo jié
意有不平。《庄子。在宥》:「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蹠曾史之行。」
《漢語大詞典》:塞诘(塞詰)
回答问题。《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詰;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 东州 ,僕为仇敌。”
《骈字类编》:三诘(三诘)
唐书黎干传见一诘下
《漢語大詞典》:谴诘(譴詰)
谴责诘难。《南齐书·顾宪之传》:“若事不副言,惧貽谴詰,便百方侵苦,为公贾怨。”
分類:谴责诘难
《漢語大詞典》:沮诘(沮詰)
责难,阻挠。新唐书·宇文融传:“初,议者以生事,沮詰百端,而帝意向之,宰相 源乾曜 等佐其举。”
分類:责难阻挠
《漢語大詞典》:诘谪(詰謫)
审讯和罚罪。《宋书·王弘传》:“同伍犯法,无士人不罪之科,然每至詰謫,輒有请诉。”
分類:审讯罚罪
《漢語大詞典》:诘诈(詰詐)
查究奸诈之事。 宋 晁补之 《治通小序》:“挟事怀欺,明能知之,谓之詰诈。”
分類:查究奸诈
《漢語大詞典》:诘辩(詰辯)
(1).刨根问底。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其间又有应答问讯,卜筮师母,乃至残餘饮食,詰辩与谁,衣被故弊,必责头领。”
(2).对质,辩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幸其心无愧怍,故仓卒间敢与詰辩。”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八月》:“復与詰辩良久,至亥初始回。”
分類:对质辩论
《漢語大詞典》:诘驳(詰駁)
问难和辩驳。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序》:“忆昔与 中畯 游,时至其邸舍,评量今古,詰驳是非,或饮酒留连至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