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九九
郭诗,翁源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贡生,官临清州州判。清嘉庆《翁源县志》卷三有传。
乔学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乔学诗(1558年—1630年),字言卿,号皓圭,山东东阿县民籍。原籍山西洪洞县,祖父乔忠、父亲乔旺殁葬于兖州府东阿县,遂为东阿人。少孤,苦读力学,补弟子员,每次考试必登高等。万历元年(1577年)登丁丑科山东乡试第七十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成丁丑科进士。司理永平府,执法不避权贵,平反冤案,安抚百姓,治绩为京畿最优。擢升工部屯田司主事,后迁工部营缮司,缮修九门一新。升俸一级,出任庐州府知府,守庐一年,备荒良至,庐人德之。三年任满,升副川东臬。二十六年戊戌参藩陇右,二十九年辛丑掌晋臬。不久病归。三十二年甲辰,治鹾于河东。不久升山西右布政使,又升广东左布政使。到任后,檄拒太监高寀入广东督税。不久,中暑湿,不良于行,遂借故北归。历任治绩炳炳,画如春犁,其最钜者如大内灾,将作鸠工,采木之使四集于蜀,鸡犬不惊。晋苦旱,民将逃亡四方,学诗放赈安民。秦中流贼掠河东,毅然请兵芟除之。归后,采集茅草作西圃,种花植竹,不问门外事。卒年73岁。葬于亭山西陲之先茔。

人物简介

维基
吴于诗(1533年—?年),字以兴,四川嘉定州荣县人,四川叙州府富顺县灶籍,治《诗经》,年二十七岁中式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六名进士。十二月二十九日生,行一,曾祖吴堂;祖吴可依;父吴谆;母江氏;继母魏氏。慈侍下,妻赵氏,弟于礼;于乐。由县学附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八十四名。

人物简介

维基
沈同和(16世纪—17世纪),字志学,浙江湖州府乌程县民籍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沈同和是万历五年进士沈季文之子,仪表出众,善诗赋但不擅八股文,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同乡赵鸣阳协助下中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会试时贿赂礼部官吏,以便和同赵鸣阳考舍联号,首场七篇除了一份抄录坊刻外,其他都由鸣阳代笔。会试放榜后沈同和中会元,而赵鸣阳排行第六,京师士子于是哗然,在考官吴道南检举下朝廷下诏礼部覆试,出题《贤君必恭俭礼下》不懂回答;有人称他能诗,明神宗亲自覆试时说:「国家以八股取士,未尝用诗,仍令覆试,以士憎兹。」命令他即场赋梅花诗一百首,意欲赦免他,可是他一天也不能成篇,结果他被发配边疆,鸣阳也被除名。有歌谣描述此事:「丙辰会录,断么绝六。」后来沈同和遇赦,隐居昆山周庄镇中,与与浔阳湾的陶唐谏友好,有诗云:「昨夜灯前曾有约,今朝移艇渡溪来。」妓女穆素徽受四方名士欢迎,他和穆素徽匿藏在张家浜;不喜欢他的人写下《西楼记传奇》,所称「池三公子」就是指他。西楼遗址于嘉庆初年尚存,穆素徽葬于该处。
吴闻诗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吴闻诗,号养斋,山东历城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万历十九年辛卯科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授山西临汾县知县,擢礼部主事。顺治二年,升任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关内道。
李闻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闻诗(1585年—?年),字兴予,号圉思,云南鹤庆府民籍应天府江宁县人。癸卯云南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二百八十四名,廷试三甲一百三十九名进士。户部观政,授湖广公安县知县,改顺天府学教授,升国子监助教。四十三年升户部四川司主事,四十六年管理临清钞关。升员外郎,四十七年五月,出为南直隶徽州府知府,调浙江温州府知府。
周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周诗(1575年—?),字伯谚,号龙侯,山东济南府滨州沾化县灶籍。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第十一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会试第二百五名,廷试三甲二十八名进士,授直隶清苑县知县。三十八年降河南布政司都事,四十年升安塞知县,次年改为教授,四十三年起补顺天府学教授,四十四年升国子监助教,四十六年升南京户部云南司主事。天启元年(1621年)升员外郎,升浙江司郎中,三年升九江府知府。六年八月升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抚民道。七年十二月,升为山东布政司参政,霸州兵备道。崇祯二年十二月,清兵入京畿,霸州道周诗弃城而逃,被革职。

人物简介

维基
杜诗,字以兴,山东济南府滨州人。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举人,二十六年戊戌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督京仓,出司宣府粮储。升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陕西庄浪道参政,四十三年被弹劾降级。后复升湖广参政,四十七年升本省按察使,改山西按察使。天启元年(1621年),加右布政使,专管燕建二路。丁母忧归,起补湖广右布政使,天启五年(1625年)升江西左布政使。因不为魏忠贤建生祠,被斥罢。崇祯初,原官起任湖广,四年辛未(1631年)入觐,上召问楚变状,诗对曰:「林正平杀人与外教竖旗,事在两日。」上霁颜曰:「是两事耳。」游士任被逮之时,不辩而释,又输羡余银四十七万有奇,以佐司计之䌷,中外咸称廉正。崇祀江西、湖广名宦。当官上谷时,母卒,徒跣扶柩归。既葬,庐墓三年。十三年庚辰岁大饥,请于抚军李公长庚,题准滨为次罢税,登八分免议,州人德之,祀乡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莱芜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荆州、淮安二府推官,入为礼科给事中。倚方从哲势自恣。天启三年坐不谨落职。后得冯铨之助,以中旨起吏科,累擢太常少卿。以无礼于崔呈秀,出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旋被劾罢。崇祯初,名入逆案,赎徒为民。
维基
诗教(1557年—?1633年),字可言,号静初,又号龙峡散人。山东莱芜县李条庄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举人,次年联捷戊戌科进士,初任荆州府推官,又转淮安府推官,任内有清誉,受褒扬,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升礼科给事中,万历四十年(1612年),与赵兴邦合作,弹劾礼部侍郎翁正春营私科举,正春被迫辞官,诗教转任吏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其座师方从哲拜相,诗教也在朝中呼应,作为齐党(山东籍士大夫)领袖,在东林党争中与楚党、浙党合称齐楚浙党,齐抗东林党。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山东大旱灾,导致饥荒、饥民蜂拥为盗,诗教要求朝廷发放官银十万两、留下税银十万两,再免去灾区要课的税金二万三千两,共为灾民争取到白银二十二万三千两,活人无数。升为翰林院四夷馆提督,后改太常寺少卿。泰昌元年(1620年),爆发红丸案,方从哲辞退,诗教亦退。天启时,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掌权,提拔冯铨,冯铨成为首辅,起用诗教,作为右佥都御史,后巡抚河南、管理河道等等,御史蔡国用欣赏诗教,加以推荐。天启六年(1626年),抱病归乡,晚年隐居莱芜苍龙峡,筑房舍,自喻“漱石山房”。崇祯年间,诗教被列为阉党逆案,罢为庶人。约卒于崇祯六年(1633年)。
周诗雅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廷吹。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广平知县,寻调宝坻。初抵县,即出滞囚数人。愤时政,著《指鹿为马辩》,科臣采以入告,魏忠贤矫诏贬官。魏败,擢户部员外郎,迁湖广参议。著书二十余种,有《南北史钞》等。
维基
周诗雅(1584年—1642年),字廷吹,号樾林,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广平令,寻调宝坻县。初抵县,出滞囚数人,又革马户清占,民甚悦之。邑民王福、魏汝平倡白莲教,京辅骚动,诗雅计除之,而福、汝平俱阉党庄客,因中伤诗雅,左迁上林簿。愤时政,著指鹿为马论,科臣吴某采以入告,冀动上心,阉怒,矫诏镌诗雅秩,且编管。阉败,崇祯元年起复刑部主事,改户曹,擢户部员外郎,旋迁湖广参议,分守湖南。土贼八排蛮者,最虓阚,诗雅威怀之,卒就羁勒。崇祯七年,移贵州提学副使,乞归,倡举文会,奖掖后进,多所造就,士林至今称之。母丧,三年不入卧内。构一亭,曰「退谷」,兄弟倡和其中,夜则同卧。数年没,著书二十余种,藏于家。卒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十二月初七日,年五十九。配蒋氏,继娶胡氏。弟周诗颂,举人。

人物简介

维基
孔闻诗,字知言,又字四可,号过庭,山东曲阜人,同进士出身,孔子六十二代孙,属盛果户。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戊午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同进士。与族兄弟孔闻謤同榜登科,吏部观政。天启五年(1625年)任中书科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升吏科给事中,条上吏治、边防等八事,崇祯帝称赞并采纳了建议。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礼科右给事中。同年,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回乡。崇祯七年(1634年)孔闻诗出任井陉兵备副使。崇祯十年(1637年)因与镇守内臣意见不合降调大梁督粮道参议。次年,致仕辞官回乡。清兵入关后,孔闻诗被强迫入京,他假装患了青盲,在登上吏部台阶时摔倒不起,于是避免了被逼做官。孔闻诗家居常头戴竹皮冠,身着汉人村野平民传统的服装,绝不穿由于当时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而强行在社会中推广的满族服饰款式,帽子上常常缀着一枚崇祯铜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华亭人,字中素,号芷崖。从世业为木匠,居郡城,后移亭林。喜读书,工吟咏,善书画。常自称萧木匠。有《释柯集》、《南村诗稿》。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
陈诗,顺德人。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六。
韩诗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三原人,泾阳籍,字圣秋,号固庵。明崇祯举人。工诗。有《学古堂诗》。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七
查诗继,字二南,号愚溪,又号樊村,海盐籍海宁人。顺治甲午举人,官霍丘知县。有《深宁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