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米诗章

相关人物
卢思道


《北史》卷三十《卢思道传》
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徵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有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
《新校本史记三家注》卷七十《张仪列传》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韩愈《赠刘师服》
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一作牙)豁落者多,所存十馀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齝。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栗与梨。祗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遂自惋恨形于书。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巨缗东钓傥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例句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 元稹 重酬乐天

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 张祜 寄卢载

地推八米源流盛,才笑三张事业贫。 罗隐 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

文章天子文章别,八米卢郎未可看。 韩偓 重和

《漢語大詞典》:诗章(詩章)
(1).诗篇。晋书·儒林传·徐邈:“帝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詔诗章以赐侍臣。” 明 朱升 《行枢密院判官邓公勋德颂》:“戍将承德,请作诗章,刻之县斋,以传无疆。”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打开来,都是赠给志愿军的送行诗章。”
(2).诗的章节。《诗刊》1977年第9期:“开始两节,可以说是‘定场诗’,给以下六个诗章定下了音调。”
《漢語大詞典》:骚章(騷章)
诗章。 元 钱应庚 《八声甘州·倚和邵复孺》词:“甚担花听断,骚章歌罢,此意谁知。”
分類:诗章
《漢語大詞典》:偶章
指偶句形式为主的诗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至於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
分類:偶句诗章
《漢語大詞典》:诗节(詩節)
犹诗章。 戴望舒 《赠内》诗:“因为我苦涩的诗节,只为灾难树里程碑。”
分類:诗章
《漢語大詞典》:诗商(詩商)
(1).诗章。商,通“ 章 ”。荀子·王制:“脩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脩,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三 引之 曰:“商读为章,章与商古字通。”
(2).像商人一样的诗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三》:“ 苏惹 亦诗人,以其言能得当时人羣普遍之诚故,获月桂冠,攻 裴伦 甚力。 裴伦 亦以恶声报之,谓之诗商。”
《國語辭典》:篇什  拼音:piān shí
《诗经》中的雅、颂,大多十篇为一什,后称诗卷为篇什。《晋书。卷二二。乐志上》:「三祖纷论,咸工篇什。」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
《漢語大詞典》:和章
谓酬和他人的诗章。一般只和其意,非必和其韵。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方夫人诗卷:“ 山舟学士 ……赋纪恩诗四章,一时和者不下百餘人。学士品题,以 芷斋 方夫人 为最。夫人时年八十,手书和章,笔力苍劲。”
《漢語大詞典》:进诗(進詩)
进献诗章。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十八:“儒臣进诗称颂,因俯用 齐召南 韵,作四律,勒於壁间。”
《漢語大詞典》:八米
(1).指从穀得米达到八成。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穀:“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 缪启愉 校释:“八米,指出米率达到八成。”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八米, 关 中语,岁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穀取八米,取数之多也。”
(2).称 隋 卢思道 。见“ 八米卢郎 ”。
分類:八成
《漢語大詞典》:八米卢郎(八米盧郎)
(1).谓 隋 卢思道 。北史·卢思道传:“ 文宣帝 崩,当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独得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亦省称“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锴 《赠禅月大师》:“神通力遍 恆 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或谓“八米卢郎”系“八采卢郎”之误。
分類:或谓
《漢語大詞典》:八米卢郎(八米盧郎)
(1).谓 隋 卢思道 。北史·卢思道传:“ 文宣帝 崩,当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独得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亦省称“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锴 《赠禅月大师》:“神通力遍 恆 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或谓“八米卢郎”系“八采卢郎”之误。
分類:或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