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哀的美敦书(哀的美敦書)  拼音:āi dì měi dūn shū
一国对他国就双方的争端所发的文件,表明最后的要求,并限期答覆,否则即采取行动对付对方。为英语ultimatum的音译。也称为「最后通牒」。
分類:英语译音
《漢語大詞典》:阿庾多
梵语的译音。数词。兆,即一万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今《华严经·阿僧祗品》,用(古 黄帝 算法之)中上法,初数便云一百洛义(洛义此云万)为一俱胝(此云亿),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此云兆)。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此云京)。”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俱胝俱胝,犹云百万百万也,则为阿庾多矣。”
《漢語大詞典》:阿赖耶识(阿賴耶識)
亦作“ 阿黎耶识 ”。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一、依他性,即第八阿黎耶识;一、分别性,即第六、第七识。”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第二自性,由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与眼、耳、鼻、舌、身等五识虚妄分别而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识意为自我本体的显现,站在自我本体后面的那种自我本体,叫做第八识,即阿赖耶识。”
《漢語大詞典》:阿那波那
梵语译音。意译为数息观。佛教静修之法,数鼻息的出入,使心境恬静宁一。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但契经不云乎?阿那波那,三世一切佛入道初门,此门彻下彻上,不局藏教。”
《漢語大詞典》:阿耨达池(阿耨達池)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 唐 代称为 无热恼池 。此池在五 印度 北, 大雪山 北 香山 南,二山之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书説…… 雪山 在 中天竺国 ;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 阿耨达池 ,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异,今 黄河 盖其一派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宝山在 大雪山 北,上有 阿耨达池 ,东从牛口流出 殑伽河 ,入东南海,南从象口流出 信度河 ,入西南海,西从马口出 缚芻河 ,入西北海,北从狮子口出 从多河 ,入东北海,潜流地下出积石,为中国 河 源。按 河 源出 撤敦脑儿 阿耨达池 ,即 星宿海 也,浮屠氏言此非诞矣。” 明 唐顺之 《雪诗和苏韵》之十:“ 葱岭 未消 阿耨 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分類:梵语译音
《國語辭典》:阿耨多罗(阿耨多羅)  拼音:ā nòu duō luó
无上、最殊胜,为梵语Anuttara的音译。《大智度论》卷二:「复次知世间相,非有常,非无常,非有边,非无边,非去,非不去,如是相亦不著清净,常不坏相如虚空,是名知世间,复名阿耨多罗。」
《漢語大詞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 宋 苏轼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 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如来与 舍利弗 若是同乎?曰:何独 舍利弗 !”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 阿难 原文,佛加被我, 智者大师 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亦得普见一切色身三昧,见生蒙佛梦中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國語辭典》:盎司  拼音:àng sī
1.量词。表示质量的英制单位,为英语ounce的音译,分金衡、常衡二种:金衡一盎司等于十二分之一磅;常衡一盎司等于十六分之一磅。简写为oz,也称为「英两」。
2.量词。表示容量的单位。在英国的一盎司等于二十分之一品脱;在美国的一盎司等于十六分之一品脱。
《國語辭典》:吡啶  拼音:bǐ dìng
一种化学药品。为有臭味的淡黄色有机液体,由煤焦油及石油分馏获得,可做为溶剂及化学试药。
《漢語大詞典》:吡咯
英文pyrrole的译音。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制药原料。
《漢語大詞典》:涤纶(滌綸)
英语terylene的译音。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织的确良或制造绝缘材料、绳索等。其耐折皱性特好,超过其他纤维;弹性接近羊毛;强度和耐磨性略低于尼龙;吸水性差。
《漢語大詞典》:狄克推多
(1).英语dictator的译音。意为“独裁官”。古 罗马共和国 的非常任长官。当 罗马 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任内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后泛指独裁者。 沙汀 《淘金记》十七:“﹝ 龙哥 ﹞有着这样一大段堂哉皇哉的历史,一方面又是本镇的狄克推多,再加上 白酱丹 们的奔走、吹嘘,每到旧历年节,无怪他的收入,要占镇上所有哥老会的权威人物的第一位了。”
(2).指独断专行。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我前几天见他删节Hugo文的案语,就觉得他‘狄克推多’得骇人。”
《漢語大詞典》:吃栗多
梵语krita的译音。意谓贱人。 明 张鼎思 《琅琊代醉编·吃栗多》:“梵云吃栗多, 唐 言贱人。” 清 梁章钜 称谓录·贱称:“梵语吃栗多,华言贱人。”
《漢語大詞典》:耆阇崛山(耆闍崛山)
梵语的译音,又译为 灵鹫山 、 灵鸟山 、 灵鸟顶山 。在中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东北,为 释迦牟尼 说法之地。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西域记》:“ 耆闍崛山 在 阿耨达 王舍城 东北,西望其山,有两峯双立,相去二三里,中道鷲鸟常居其岭,土人号曰 耆闍崛山 。胡语‘耆闍’,鷲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六:“正言 姞栗陀罗矩吒山 ,此译云 鷲臺 ,又云 鷲峯 ,言此山既栖鷲鸟,又类高臺也。旧译云 鷲头 或云 灵鷲 者,一义也。”
《漢語大詞典》:哌替啶
拉丁语pethidinum的译音。药名。其常用制剂为盐酸哌替啶,也称度冷丁。有镇痛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锐痛,也用作麻醉的辅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