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制草
诏令的文稿。宋史·李仲容传:“自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 宋 苏轼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高贞公 郢 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
分類:诏令文稿
《漢語大詞典》:画日(畫日)
(1). 唐 制,皇太子监国,下令书则画日,犹天子画可。新唐书·百官志四上:“皇太子监国,下命书则画日,至春坊则庶子宣传,中舍人奉行。”
(2). 宋 制,行吉礼时,由太卜署预择一祭祀之日,称“画日”。宋史·礼志三:“ 景德 三年, 龙图阁 待制 陈彭年 言:‘伏覩画日,来年正月三日上辛祈穀,至十日始立春……郊祀昊天,以祈嘉穀,当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后。’”宋史·礼志十一:“ 真宗 景德 三年正月,画日乙卯孟享太庙。”
(3).指为帝王草拟诏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富贵诗有絶妙者,如…… 元 人:‘袖中笼得朝天笔,画日归来又画眉。’”
《漢語大詞典》:巽命
皇命的诏令。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兹奉巽命涣颁,倍增感奋。” 清 林则徐 《会奏续获人烟枪具折》:“迨臣 林则徐 仰承巽命,来 粤 查办海口事宜。”参见“ 巽令 ”。
分類:诏令
《國語辭典》:巽令  拼音:xùn lìng
国君的命令、诏令。《宋史。卷一三五。乐志十》:「佑我皇家,巽令风行。」
《漢語大詞典》:赐敕(賜敕)
下诏令。 南朝 齐 萧子良 《请停台使检课表》:“愚谓凡诸检课,宜停遣使,密畿州郡,则指赐敕,遥外镇宰,明下条源,既各奉别旨,人竞自罄。”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景泰初赐边臣敕:“ 罗通 寻陞右副都御史,总督军务,赐敕,遂居内官 潘成 之前矣。”明史·杨嗣昌传:“帝念 嗣昌 行间劳苦,赐敕发赏功银万,赐鞍马二。”
分類:下诏诏令
《漢語大詞典》:演诰(演誥)
起草诏令。旧唐书·文苑传中·贾至:“昔先帝逊位於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为。今朕以神器大宝付储君,卿又当演誥。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难矣。”
《漢語大詞典》:王纶(王綸)
天子的诏令。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唐 张说 《梁国公姚崇神道碑》:“再三军国,一二訏謨。戎柄尤重,王纶最枢。”
分類:诏令帝王
《漢語大詞典》:正宣
唐 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旧唐书·肃宗纪:“此缘军国务殷,或富口敕处分。今后非正宣,并不得行用。”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如非正宣,并不得行。” 胡三省 注:“正宣,宣命。凡出宣命,有底在中书,可以检覆,谓之正宣。”
《漢語大詞典》:丝纶阁(絲綸閣)
古代撰拟朝廷诏令的地方。 唐 白居易 《紫薇花》诗:“丝纶阁下文书静,鐘鼓楼中刻漏长。”
《漢語大詞典》:赐诰(賜誥)
朝廷封赠爵位、任命官吏的诏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宣和 中, 会稽 天寧观 道士 张若水 ……母封宜人。见其母赐誥云:‘嘉其教子之勤,宠以宜家之号。’”
《漢語大詞典》:纶省(綸省)
指中书省。中书舍人职掌撰拟诏令,故称。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臣职上:“纶省:除中舍人 李乂 为学士。词云:纶省推高。”
《漢語大詞典》:纶掖(綸掖)
犹纶阁。中书省的别称。中书省为草拟诏令之所, 唐 时称为右掖。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纶掖清光注,鑾坡茂渥霑。”
《國語辭典》:特制(特製)  拼音:tè zhì
1.特别加工精制的。如:「特制品」。
2.专为某一目的而制造的。如:「这是专为你特制的减肥餐。」
《漢語大詞典》:王音
王言。指天子诏令。 唐 张祜 《题李戡山居》诗:“自以蛙声为鼓乐,聊将草色当屏风。莫道酷学无知己,未必王音不荐雄。”
《漢語大詞典》:敕谕(敕諭)
(1).皇帝的诏令。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敕諭分明,信誓殊重。”
(2).告戒晓谕。汉书·东平王刘宇传:“上於是遣太中大夫 张子蟜 奉璽书敕諭之。” 颜师古 注:“约敕而晓告之也。”
(3).以敕书晓谕。红楼梦第五八回:“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漢語大詞典》:直草
翰林学士入内庭轮值时所拟诏令的草稿。 宋 欧阳修 《内制集》序:“院吏取予直草,以日次之,得四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