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进状(進狀)
(1).呈上陈述事实的文书。《新唐书·百官志三》:“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谢於正衙,復进状谢於侧门。” 唐 王建 《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习禅五·藏廙》:“至 乾寧 中,僧 神赞 进状,乞追謚号塔名。”
(2).特指呈上诉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潘公 、 潘婆 死认定了 姚 家藏了女儿,叫人去接了儿子来家,两家都进状,都准了。”《禅真逸史》第二一回:“再説 尤二仁 父子商议,次早府中进状,但不识二少年名姓,难以行词。”《后水浒传》第十四回:“ 董敬泉 即吩咐心腹伴当备了一副厚礼,到 开封府 进状。”
(2).特指呈上诉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潘公 、 潘婆 死认定了 姚 家藏了女儿,叫人去接了儿子来家,两家都进状,都准了。”《禅真逸史》第二一回:“再説 尤二仁 父子商议,次早府中进状,但不识二少年名姓,难以行词。”《后水浒传》第十四回:“ 董敬泉 即吩咐心腹伴当备了一副厚礼,到 开封府 进状。”
《國語辭典》:牒诉(牒訴) 拼音:dié sù
诉讼文辞。《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宋史。卷四三九。文苑传。何承裕传》:「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伏引去。」
分類:诉状
《漢語大詞典》:投牒
(1).呈递诉状。《北齐书·魏收传》:“众口諠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 收 无以抗之。”《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以 彦泽 之罪宣示百官,问应死否,皆言应死。百姓亦投牒争疏 彦泽 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 彭 为令负清劲名,在西臺亦錚錚者,巡方入 苕 ,诸仇 董 者,争先投牒,填塞途巷。”
(2).呈递文辞。《旧唐书·杨绾传》:“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至于 隋 ,置进士科,专试文词,皆投牒自进。”
(3).投弃授官的簿录。借指弃官;辞职。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投牒归隐,未尝岩栖谷饮;而盘桓斗室,竟岁不履城市。”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哲兄公祖竟未得一见,昨在 杭 ,知其已投牒欲归,不知还都下乎,抑竟归山也?”
(2).呈递文辞。《旧唐书·杨绾传》:“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至于 隋 ,置进士科,专试文词,皆投牒自进。”
(3).投弃授官的簿录。借指弃官;辞职。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投牒归隐,未尝岩栖谷饮;而盘桓斗室,竟岁不履城市。”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哲兄公祖竟未得一见,昨在 杭 ,知其已投牒欲归,不知还都下乎,抑竟归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