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诈忠(詐忠)
伪装忠诚。史记·酷吏列传:“ 狄山 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 汤 乃诈忠。若 汤 之治 淮南 、 江都 ,以深文痛詆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臣固知 汤 之为诈忠’。”
分類:伪装忠诚
《漢語大詞典》:诈愚(詐愚)
谓欺诈愚人。礼记·乐记:“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 孔颖达 疏:“知者诈愚,谓欺诈愚人也。”
分類:欺诈愚人
《國語辭典》:机诈(機詐)  拼音:jī zhà
机巧狡诈。《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赞曰》:「大道既往,刑礼为薄。斯人散矣,机诈萌作。」
分類:机诈狡诈
《漢語大詞典》:谄诈(諂詐)
逢迎、诈伪。《宋书·王微传》:“作人不阿諛,无缘头髮见白,稍学諂诈。”旧唐书·职官志二:“居官諂诈,贪浊有状,为下下。”《敦煌曲校录·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阎王 未肯受分疏,煞鬼岂能容諂诈。”
分類:逢迎诈伪
《國語辭典》:鄙诈(鄙詐)  拼音:bǐ zhà
贪鄙诈伪。《礼记。乐记》:「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魏书。卷六八。列传。甄琛》:「仰欺朝廷,俯罔百司,其为鄙诈,于兹甚矣。」
分類:贪鄙诈伪
《國語辭典》:诈降(詐降)  拼音:zhà xiáng
假装投降。《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要保这地方无事,都设计诈降。」
分類:假装投降
《國語辭典》:诈术(詐術)  拼音:zhà shù
骗人的法术、方法。如:「金光党擅长利用人们不劳而获的心理,以诈术骗人钱财。」
《漢語大詞典》:谋诈(謀詐)
阴谋诡计。史记·孝文帝本纪:“ 汉 大臣皆故 高帝 时大将,习兵,多谋诈。” 宋 曾巩 《〈战国策目录〉序》:“ 向 敍此书,言‘ 周 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清 方苞 《书〈史记·六国年表序〉后》:“以谋诈驭谋诈,则 秦 之权变,非六国所能敌。”
分類:阴谋诡计
《漢語大詞典》:设诈(設詐)
谓施用诡计。管子·大匡:“吾欲发小兵以服大兵,内失吾众,诸侯设备,吾人设诈,国欲无危,得已乎?”史记·乐毅列传:“ 齐 田单 后与 骑劫 战,果设诈誑 燕 军。” 明 薛瑄 《从政录》:“至诚以感人犹有不服,况设诈以行之乎?”
分類:施用诡计
《漢語大詞典》:诈病(詐病)
假称患病。史记·孝文本纪:“ 吴王 诈病不朝,就赐几杖。”隋书·韦艺传:“ 孝宽 将至 鄴 ,因诈病止传舍,从 迥 求药,以察其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天顺初元会试:“至四年 吕原 再主会试,则 浚 先因 亨 败,诈病居家,褫夺,又以怨望磔於市。”
分類:假称患病
《漢語大詞典》:诈善(詐善)
假装为善。 汉 王充 论衡·答佞:“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是故诈善设节者可知。”亦谓行诈以为善。后汉书·张湛传:“人或谓 湛 伪诈, 湛 闻而笑曰:‘我诚诈也。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
《國語辭典》:诈死(詐死)  拼音:zhà sǐ
假装死去。《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梁主疑李克用诈死,趣兵还大梁。」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这老子诈死赖我,我也不怕。」
《漢語大詞典》:诈虞(詐虞)
欺骗。 明 黄淳耀 《和赠羊长史》:“七雄昔横騖,君臣相诈虞。” 清 陈维嵩 《见鸟为狸奴所攫食而叹之用梅村集中松鼠韵》:“嗟尔鸟来前,贵贱理则一;尔我无诈虞,何由被覊縶。” 郭沫若 《蜩螗集·渔翁吟》:“翁言价不知,两不相诈虞。十斤对十斤,不争分与两。”
分類:欺骗
《漢語大詞典》:辩诈(辯詐)
言巧伪而多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辩诈之伪,成於七国。”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年:“ 仪 与 苏秦 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 魏 人 公孙衍 者,号曰 犀首 ,亦以谈説显名。其餘 苏代 、 苏厉 、 周最 、 楼缓 之徒,纷紜徧於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 仪 、 秦 、 衍 最著。”
分類:巧伪
《漢語大詞典》:诈诱(詐誘)
欺诈诱骗。《西游记》第三一回:“你把我浑家估倒在何处,却来我家诈诱我的宝贝。”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御下》:“佯退而实进,已去而復来,声前而掩后,求和以缓备,伪降以纳间,是之谓诈诱。”
分類:欺诈诱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