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搕诈(搕詐)
敲诈。 张秀热 《五四运动在四川的回忆》:“给绅士下的定义是:‘逢迎官兵匪,搕诈农工商。’”
分類:敲诈
《漢語大詞典》:婪诈(婪詐)
谓敲诈勒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然衙役所以犯赃者……或以承行词讼,生端婪诈。”
分類:敲诈勒索
《高级汉语词典》:掯诈
留难;骗取
《漢語大詞典》:磕诈(磕詐)
方言。犹敲诈。 沙汀 《还乡记》三:“卦婆子 张姨娘 有五十多岁,矮胖和善,不如一般巫婆的喜欢磕诈。”一本作“ 敲诈 ”。
分類:方言敲诈
《國語辭典》:诓言诈语(誆言詐語)  拼音:kuāng yán zhà yǔ
欺骗人的言词。如:「任他说得天花乱坠,我仍然认定那是些诓言诈语,绝不轻易相信。」
分類:骗人
《漢語大詞典》:诓诈(誆詐)
谎骗欺诈。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简词讼》:“时方料理交代,未暇即审,以致原被証佐诸人,羈迟守候,费钱失时,而胥役且得借端需索,指官誆诈。”
分類:谎骗欺诈
《國語辭典》:狂三诈四(狂三詐四)  拼音:kuáng sān zhà sì
狂,诓的假借,诓骗。狂三诈四指多方诈骗。《红楼梦》第三九回:「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分類:多方欺诈
《漢語大詞典》:桀贪骜诈(桀貪驁詐)
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虽其桀贪驁诈若 李世忠 、 陈国瑞 之流,苟有一节可用,必给以函牘,殷勤讽勉,奬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
为利诈师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轻戒之第四十一。诫内无可为人师之智德,外诈为智德,为利养名闻,贪求多数之弟子者。法藏谓之无德作师戒,太贤谓之恶求弟子戒,出家二众大小乘皆制之。出菩萨戒义疏卷下。
诈习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因)附录十因十果项。
【三藏法数】
诈习因者,谓诈习交诱,发于相调,诈伪之心,引起不住。此业所感,故有杻械鞭杖等报也。(调者,戏也、弄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诈现异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邪命)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违佛正教,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五邪命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二、自说功能,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者。三、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四、高声现威,大言庄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于彼得利,则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于彼称说之,以求利养者。见智度论十九。
破坏诈师子
【三藏法数】
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