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唯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生灭变化下八识之相唯识,称常住无相之真如曰性唯识。【又】五重唯识之第五遣相證性识也。(参见:唯识)
(术语)对生灭变化下八识之相唯识,称常住无相之真如曰性唯识。【又】五重唯识之第五遣相證性识也。(参见:唯识)
性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根性心识也。归敬仪中曰:「群生性识深浅利钝。」
(术语)众生之根性心识也。归敬仪中曰:「群生性识深浅利钝。」
知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与六粗相中之智相同。就心体云智识,就无期之相云智相。(参见:智相)。【又】(术语)朋友之异名。如云知人,我知其心识其貌之人也。又我所知之人也。非多知博识之义。诸经之初有「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即就为人所知而云:其人善,为善友善知识。恶,则为恶友恶知识。说法引导我于善处者是善友,故曰善知识,又单云知识。又劝善友使喜舍三宝,谓之劝知识,唱知识。
(名数)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与六粗相中之智相同。就心体云智识,就无期之相云智相。(参见:智相)。【又】(术语)朋友之异名。如云知人,我知其心识其貌之人也。又我所知之人也。非多知博识之义。诸经之初有「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即就为人所知而云:其人善,为善友善知识。恶,则为恶友恶知识。说法引导我于善处者是善友,故曰善知识,又单云知识。又劝善友使喜舍三宝,谓之劝知识,唱知识。
智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慧之相貌。谓佛之光明也。佛之光明,为佛智显于外之相貌也。净土论注下曰:「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又】起信论所说六尘相之一。于三细中第三境界相,起妄心智用,而分别可爱不可爱之境也。
【佛学常见辞汇】
智慧的相状,亦即佛的光明,因佛的光明是佛智显现于外的相状。
【三藏法数】
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境界相,即三细中之现相也。)
(术语)智慧之相貌。谓佛之光明也。佛之光明,为佛智显于外之相貌也。净土论注下曰:「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又】起信论所说六尘相之一。于三细中第三境界相,起妄心智用,而分别可爱不可爱之境也。
【佛学常见辞汇】
智慧的相状,亦即佛的光明,因佛的光明是佛智显现于外的相状。
【三藏法数】
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境界相,即三细中之现相也。)
三种知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善知识)
(名数)(参见:善知识)
知识众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多数之知友也。
(杂语)多数之知友也。
知识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供养华严入法界品五十三善知识之法会也。见象器笺十三。
(行事)供养华严入法界品五十三善知识之法会也。见象器笺十三。
受想行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蕴中之四蕴也,此四蕴皆为心法,故称曰非色之四蕴。
【佛学常见辞汇】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术语)五蕴中之四蕴也,此四蕴皆为心法,故称曰非色之四蕴。
【佛学常见辞汇】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受识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识住之一。(参见:四识住)
【三藏法数】
受即领纳之义。谓意识领纳六尘之时,识于受中,生喜住著,故名受识住。(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以其能染,故名尘也。)
(术语)四识住之一。(参见:四识住)
【三藏法数】
受即领纳之义。谓意识领纳六尘之时,识于受中,生喜住著,故名受识住。(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以其能染,故名尘也。)
思量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能变识第二之名。(参见:三能变)
(术语)三能变识第二之名。(参见:三能变)
思量能变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七识也。
(术语)第七识也。
垢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夫之心识,为惑所垢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愚夫垢识,染著虚妄,为相所缚。」良贲疏曰:「言垢识者,无始尘垢。妄分别故,名为垢识。」
【佛学常见辞汇】
为惑所垢的心识。
(术语)凡夫之心识,为惑所垢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愚夫垢识,染著虚妄,为相所缚。」良贲疏曰:「言垢识者,无始尘垢。妄分别故,名为垢识。」
【佛学常见辞汇】
为惑所垢的心识。
相唯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唯识之相状为唯识之意,对于性唯识,位唯识而言明。实性理体所依立之依他起性万法者之部门也。
(术语)明唯识之相状为唯识之意,对于性唯识,位唯识而言明。实性理体所依立之依他起性万法者之部门也。
相续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即六尘中之相续相也。彼就无明而差别,此就识体而论者。
【三藏法数】
谓依前分别境界起念相续,无有间断,是名相续识。论云: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是也。
(术语)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即六尘中之相续相也。彼就无明而差别,此就识体而论者。
【三藏法数】
谓依前分别境界起念相续,无有间断,是名相续识。论云: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是也。
真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参见:识)。【又】离妄念之心识也。即第六识之净心是。唯识述记一本曰:「净彼真识,成斯雅论。」
【佛学常见辞汇】
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参见:三识)
【三藏法数】
真识者,谓自性清净心也。盖第八阿赖耶识,通真通妄,妄即是染,真即是净。今言净分,故名真识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参见:识)。【又】离妄念之心识也。即第六识之净心是。唯识述记一本曰:「净彼真识,成斯雅论。」
【佛学常见辞汇】
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参见:三识)
【三藏法数】
真识者,谓自性清净心也。盖第八阿赖耶识,通真通妄,妄即是染,真即是净。今言净分,故名真识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
剋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剋者必也,识者记也。有天神必记识人之善恶也。无量寿经下曰:「自然剋识不得相杂。」又曰:「天神剋识,列其名籍。」
(术语)剋者必也,识者记也。有天神必记识人之善恶也。无量寿经下曰:「自然剋识不得相杂。」又曰:「天神剋识,列其名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