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身识。眼等五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三,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五,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八,处识。器世界。九,言说识。依于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十一,善恶两道差别识。生死多种之差别也。是明有情识周遍于一切法,且分十一识也。见真谛译世亲摄论释五。
(名数)一,身识。眼等五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三,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五,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八,处识。器世界。九,言说识。依于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十一,善恶两道差别识。生死多种之差别也。是明有情识周遍于一切法,且分十一识也。见真谛译世亲摄论释五。
无量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馀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即释论之一一识心),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见秘藏记末。显教亦存此义。法华经一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文句九解之曰:「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是既明经中智智无边之义,释家亦述理理无边智智无边之义。又华严经三十六说:「此菩萨摩诃萨知心意识,非即如来,知如来智无量,故心亦无量。」五教章下说十心,以显无尽。是亦经释同曰无量无尽也。又净影之大乘义章三曰:「随义别分识乃是无量,今据一门且论八识。」如是诸说亦非智智无边之义耶?显教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又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者,以插佛密义故也。见吽字义探宗记下。
【佛学次第统编】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
「一识」 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
「八识」 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
「九识」 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
「十识」 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馀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
「无量识」 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显教亦有心为无量之义,然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即插佛密义故也。
(术语)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馀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即释论之一一识心),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见秘藏记末。显教亦存此义。法华经一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文句九解之曰:「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是既明经中智智无边之义,释家亦述理理无边智智无边之义。又华严经三十六说:「此菩萨摩诃萨知心意识,非即如来,知如来智无量,故心亦无量。」五教章下说十心,以显无尽。是亦经释同曰无量无尽也。又净影之大乘义章三曰:「随义别分识乃是无量,今据一门且论八识。」如是诸说亦非智智无边之义耶?显教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又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者,以插佛密义故也。见吽字义探宗记下。
【佛学次第统编】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
「一识」 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
「八识」 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
「九识」 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
「十识」 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馀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
「无量识」 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显教亦有心为无量之义,然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即插佛密义故也。
九识尊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叶院之九尊,配于九识(据日本说)。
(名数)八叶院之九尊,配于九识(据日本说)。
识牛
【佛学大辞典】
(譬喻)身譬车,识比牛。智度论十九曰:「如车有两轮,牛力牵故。能有所至,二世因缘,以成身车。识牛所牵,周旋往返。」
(譬喻)身譬车,识比牛。智度论十九曰:「如车有两轮,牛力牵故。能有所至,二世因缘,以成身车。识牛所牵,周旋往返。」
识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识心中之主者,即第八识也。
(术语)为识心中之主者,即第八识也。
识幻
【佛学大辞典】
(譬喻)识之不实,譬如幻化。性灵集八曰:「识幻构三有狱。」止观一曰:「行城识幻。」
(譬喻)识之不实,譬如幻化。性灵集八曰:「识幻构三有狱。」止观一曰:「行城识幻。」
识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识或八识之心王也。楞严经一曰:「一切世间十种众生,同将识心居住身内。」
【佛学常见辞汇】
六识或八识之心王。
(术语)六识或八识之心王也。楞严经一曰:「一切世间十种众生,同将识心居住身内。」
【佛学常见辞汇】
六识或八识之心王。
识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识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识之所安住,识之所爱著,名为识住。有四识住七识住之别。
【佛学常见辞汇】
识所安住或爱著的境界。(参见:四识住)
(术语)识之所安住,识之所爱著,名为识住。有四识住七识住之别。
【佛学常见辞汇】
识所安住或爱著的境界。(参见:四识住)
识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犹言身心。
【佛学常见辞汇】
心身。
(术语)犹言身心。
【佛学常见辞汇】
心身。
识身足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阿毗达磨识身足论之略名。
(书名)阿毗达磨识身足论之略名。
识使
【佛学大辞典】
(杂语)色欲驰使人,故名为使。普贤观经曰:「色使所使,为恩爱奴。」
(杂语)色欲驰使人,故名为使。普贤观经曰:「色使所使,为恩爱奴。」
识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四食之一。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诸天等,皆无段食等之三食,祇以识持体,故名识食。传心法要上曰:「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著,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忘生分别,唯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和无色界的众生全靠识来保持身体,谓之识食,为四食之一。
【三藏法数】
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三藏法数】
识以执持为相。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已上四种,名世间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杂语)四食之一。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诸天等,皆无段食等之三食,祇以识持体,故名识食。传心法要上曰:「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著,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忘生分别,唯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和无色界的众生全靠识来保持身体,谓之识食,为四食之一。
【三藏法数】
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三藏法数】
识以执持为相。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已上四种,名世间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识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十八界之一。六识心王及八识心王,自持其体,而与他差别,故名识界。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八界之一。
(界名)十八界之一。六识心王及八识心王,自持其体,而与他差别,故名识界。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八界之一。
识神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识者识心,心法也,神者神魂也。无量寿经下曰:「魂神精识。」三论玄义曰:「识神俱表。」
(杂语)识者识心,心法也,神者神魂也。无量寿经下曰:「魂神精识。」三论玄义曰:「识神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