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9,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八识
识李
识渠
识大体
夜识
识羞
气识
志识
识赏
识俊
伟识
体识
特识
保识
拜识
《國語辭典》:八识(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韵府拾遗 纸韵》:识李(识李)
陈孚诗长庚欣识李太乙愿依刘
《韵府拾遗 鱼韵》:识渠(识渠)
陆游诗毁誉徒劳岂识渠
《國語辭典》:识大体(識大體)  拼音:shì dà tǐ
明白事理,能顾全大局。如:「他年纪虽轻,却能识大体,不恣意妄为。」
《骈字类编》:夜识(夜识)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一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漢語大詞典》:识羞(識羞)
知道羞耻。多用于否定式。《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张郃 出马,见了 黄忠 ,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战耶?’”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俗语説得好,一日不识羞,三日喫饱饭。”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哈哈,骗子……你不识羞。”
《漢語大詞典》:气识(氣識)
气量和见识。资治通鉴·周世宗显德二年:“惟 朴 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气识。”
《漢語大詞典》:志识(志識)
思想意识;见解。北齐书·王晞传:“我弟并向成长,志识未定,近善狎恶,不能不移。”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三》:“夫士贵自立,即今生之富贵贫贱,不必论也,而况又追求之前生,又希望来生之富贵,其志识卑陋,亦可哀矣。”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有 朱鲁岑 先生,志识高迈,学行文章,独往独来。”
《漢語大詞典》:识赏(識賞)
赏识。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后山 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寂自妍,不求识赏。”
分類:赏识
《漢語大詞典》:识俊(識俊)
知趣,识相。《西游记》第四九回:“大王啊!亏了你识俊,逃了性命!若再三合,决然不得全生!”
分類:知趣识相
《漢語大詞典》:伟识(偉識)
卓特的见识。亦指有卓见的人。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廷礼 去取精覈,特愜人心,真艺苑功人,词坛伟识也。” 清 龚自珍 《同年生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于寓斋……为韵语以谐之》:“同时有四君,伟识引余共。”
分類:卓特见识
《漢語大詞典》:体识(體識)
禀性和器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 唐 元稹 《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长於议论,用体识为文章,於朋友间好尽言。”
分類:禀性器识
《漢語大詞典》:特识(特識)
独立的见解。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总是读书要有特识,依样葫芦,无有是处。”
分類:独立见解
《漢語大詞典》:保识(保識)
谓署名担保某一将被擢用者的品行。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逾旬,以前衔除大理评事,取告身面授。旧制:大理寺官初上,召寺僚或在朝五品以上清资保识。 王氏 本耕田,宗无故旧,復邀 回 言之, 回 问:‘有状乎?’对曰:‘无。’又曰:‘有纸乎?’曰:‘无。’‘袖中何物?’曰:‘告身。’即取告身署曰: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 李回 识,仍谓曹长曰:‘此亦五品以上清资也。’”
《漢語大詞典》:拜识(拜識)
(1).拜见认识。《元典章·台纲二·禁治察司等例》:“任所并巡按去处,并不得拜识亲眷,因而受人献贺财物,如违,以赃论。”《水浒传》第九四回:“只因无个门路,不获拜识尊颜。”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场:“想不到江湖上有这样磊落光明的豪杰,那一定要去拜识。”
(2).结拜兄弟;要好朋友。 贺敬之 等《惯匪周子山》第一场:“我在民团上拜识可多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