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保结(保結)  拼音:bǎo jié
为保證他人身分或行为所立的文书。《清会典。卷八四。处分例。官员文结》:「若督抚地方官,将假冒顶替者,不行查出,即出保结。」《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这邓质夫的父亲是王玉辉同案进学,邓质夫进学又是王玉辉做保结,故此称是老伯。」
《漢語大詞典》:阐证(闡證)
阐述证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学规》:“德孚閭閈,望重学林者,会长延请賁院,阐证圣宗,为后学标準。”
分類:阐述证明
《國語辭典》:论證(論證)  拼音:lùn zhèng
1.在理则学上指前提推论出结论的过程。一个论證必含有前提与结论。
2.举出实例以證明所论述事理的是非曲直。如:「他以史实论證暴政必亡的真理。」
3.立论的根据。如:「这篇文章的论證,十分牵强。」
《漢語大詞典》:稽证(稽證)
查考证明。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杜 诗有凤子亦对鳧雏,此可以稽证也。”
《漢語大詞典》:证说(證説)
证明和说明。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往事无足证説,今日以 四川 全省事务,暂交 四川 諮议局自治者。”
《漢語大詞典》:证认
经过观察检验而确认某自然界事物的存在,或证明它是本事物不是其他事物。例如:现在已经证认的星际分子有五十多种。
《國語辭典》:證章  拼音:zhèng zhāng
学校、机关、团体发给本单位人员證明身分的标志,多佩带在胸前。
《漢語大詞典》:证印
即“印证”。证明。例如:无与为证印者矣。——·袁枚《祭妹文》
分類:证明
《國語辭典》:證明书(證明書)  拼音:zhèng míng shū
仅具有某特定时间、效用的證明文件,如:「在学證明书」、「在职證明书」。
《國語辭典》:證件  拼音:zhèng jiàn
證明各类事物的文件,统称为「證件」。
《國語辭典》:證婚人  拼音:zhèng hūn rén
在行婚礼时,为当事人于结婚證书上盖章,證明婚姻事实与合法的人。
《國語辭典》:證婚  拼音:zhèng hūn
举行婚礼时,为当事人见證结婚事实的仪式过程。如:「他们请了一位政坛要人在婚礼时为他们證婚。」
《國語辭典》:證婚人  拼音:zhèng hūn rén
在行婚礼时,为当事人于结婚證书上盖章,證明婚姻事实与合法的人。
《漢語大詞典》:误证(誤證)
错误的证明。
分類:错误证明
《國語辭典》:物證  拼音:wù zhèng
法律上具有證据作用的物品。
《漢語大詞典》:偷换论题
通常指在证明过程中把需要证明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例如,本应证明“美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却去证明“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反驳中把需要反驳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也是偷换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