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嘲
以俚词讽喻嘲谑。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 温彦博 为吏部侍郎,有选人 裴略 被放,乃自赞於 彦博 ,称解白嘲。 彦博 即令嘲厅前丛竹, 略 曰:‘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里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
分類:讽喻嘲谑
《漢語大詞典》:比讽(比諷)
(1).以“比”的艺术手法进行讽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韩翃:“比讽深於 文房 ,筋节成於 茂政 ,当时盛称焉。”
(2).谓咏诗。 宋 曾巩 《九月九日》诗:“献酬兴未薄,比讽思犹骋。”
《漢語大詞典》:讽世(諷世)
讽喻世人。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周作人 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然此种微辞,已为今之青年所不憭。”
分類:讽喻世人
《漢語大詞典》:讽托
1.讽喻寄托。
分類:讽喻寄托
《漢語大詞典》:讽意(諷意)
讽喻之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孔溪不知诗义:“ 晏元献 大雪会饮, 欧文忠 席上有‘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餘万屯边兵’之诗。 孔溪 谈苑以为似寻闹也,且引 韩昌黎 《赴燕裴度诗》为证。殊不知 韩 诗亦有讽意。”
分類:讽意讽喻
《漢語大詞典》:律讽(律諷)
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稍存寄兴、与讽为流者,为律讽。”
分類:律诗讽喻
《漢語大詞典》:讽赞(諷贊)
讽喻匡赞。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諭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
分類:讽喻
《漢語大詞典》:讽讽(諷諷)
谓以讽喻为意。 邓方 《论诗》:“岧岧 元遗山 ,兀兀 虞道园 ,讽讽 高青邱 ,惻惻 吴梅邨 。”
分類:讽喻为意
《國語辭典》:隐喻(隱喻)  拼音:yǐn yù
一种修辞格。以两物之间的相似性来作间接暗示的比喻。相对于明喻而言。凡具备喻体、喻依,而喻词由「是」、「为」等代替的譬喻属之。如:「摇曳的柳条是曼妙的芭蕾舞者。」
《國語辭典》:无病呻吟(無病呻吟)  拼音:wú bìng shēn yín
本无疾病而呻吟做作。比喻人无端忧戚或妄发牢骚。宋。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浑身无著处〉词:「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国语辞典》:一尺布,尚可缝(一尺布,尚可缝)  拼音:yī chǐ bù,shàng kě féng
一尺的布,尚可缝成衣裳共穿。用来讽喻兄弟不合,无法相容。《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漢語大詞典》:讽旨(諷旨)
(1).讽喻的旨意。后汉书·宦者传·蔡伦:“ 伦 初受 竇后 讽旨,诬陷 安帝 祖母 宋贵人 。”
(2).讽示以旨意。后汉书·西羌传·滇良:“至 王莽 辅政,欲燿威德,以怀远为名,乃令译讽旨诸 羌 。”
分類:讽喻旨意
《漢語大詞典》:讽辞(諷辭)
讽喻之辞。后汉书·谢弼传赞:“ 邓 不明辟, 梁 不损陵。慊慊 欒 杜 讽辞以兴。” 刘半农 《诗人的修养》:“故观察愈多,所知愈富,则做诗时愈能错综变化其情境,使读者睹此精微高妙之讽辞,心悦诚服。”
分類:讽喻
《漢語大詞典》:讽纠(諷糾)
讽喻纠弹。魏书·恩倖传·赵修:“ 脩 起自贱位,暴致富贵,奢傲无礼,物情所疾。因其在外,左右或讽纠其罪。”
分類:讽喻纠弹
《漢語大詞典》:讽寤(諷寤)
讽喻而使之醒悟。新唐书·逆臣传下·安禄山:“ 林甫 欲讽寤之,使与 王鉷 偕, 鉷 亦位大夫, 林甫 见 鉷 , 鉷 趋拜卑约, 禄山 惕然,不觉自罄折。”
分類:讽喻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