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尚书·周书·周官》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周礼·冬官考工记》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例句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杜甫 可叹

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 杜甫 鹿头山

《國語辭典》:论道(論道)  拼音:lùn dào
辩析思考精奥的道理。《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吾观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
《漢語大詞典》:论道官(論道官)
指备顾问之官。 宋 王安石 《答手诏留居京师札子》:“臣伏奉手詔,欲留臣京师,以为论道官。”
分類:顾问
《國語辭典》:坐而论道(坐而論道)  拼音:zuò ér lùn dào
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
《分类字锦》:黄扉论道(黄扉论道)
欧阳修 夜宿中书东阁诗 白首归田徒有约,黄扉论道愧无功。
分类:宰执
《國語辭典》:经邦论道(經邦論道)  拼音:jīng bāng lùn dào
治理国家,谈论道理。《隋书。卷三七。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八。四德记。三元报捷》:「今朝喜得登廊庙,佐明君经邦论道,这都是辛苦中博来荣耀。」
《國語辭典》:论道经邦(論道經邦)  拼音:lùn dào jīng bāng
文事、武功两件治理国家的大事。《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维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唐。韩愈 上宰相书:「幸今天下无事,小大之官各守其职;钱谷甲兵之问,不至于庙堂;论道经邦之暇,舍此宜无大者焉。」
《漢語大詞典》:订道(訂道)
论道。 明 徐渭 《论玄门书》之一:“前日承面教,又继以书,反覆敬诵,知执事精於订道,非草草者。”
分類:论道
《國語辭典》:论理(論理)  拼音:lùn lǐ
1.论说道理,逻辑学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则辩證正误的方法。《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谏说论理之臣闻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
2.照道理说。《红楼梦》第二九回:「论理,我比不得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儒林外史》第九回:「论理,我弟兄既仰慕他,就该先到他家相见订交。」
《漢語大詞典》:服休
侍宴的近臣。一说指论道的近臣。书·酒诰:“矧唯尔事,服休服采。”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服休为燕息之近臣。” 蔡沉 集传:“服休,坐而论道之臣。”
《漢語大詞典》:变理(變理)
辩理,论道。变,通“ 辩 ”。 隋 王通 中说·问易:“子谓 董常 几於道,可使变理。”
分類:论道
《漢語大詞典》:吟论(吟論)
吟诗论道。 唐 裴说 《题岳州僧舍》诗:“与师吟论处,秋水浸遥天。”
《国语辞典》:苏门长啸(苏门长啸)  拼音:sū mén cháng xiào
阮籍曾于苏门遇孙登,谈论道家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答,籍因此长啸而退。行至半岭,闻山谷中传出有若鸾凤的声音,乃是孙登之啸。见《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后以苏门长啸形容态度高傲或啸傲不羁。唐。白居易〈秋池独泛〉诗:「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
《国语辞典》:风急雨骤(风急雨骤)  拼音:fēng jí yǔ zòu
形容风雨交加。如:「一时之间,雷声大作,风急雨骤,路人皆到檐下避雨。」明。薛论道〈桂枝香。泪淋衿袖〉曲:「眼面前摧残,风急雨骤,撮来,懊恼都上眉头。」
《国语辞典》:品理  拼音:pǐn lǐ
评论道理。《直语补證。品理》:「今市井常语,凡是非不能判决则集众议以折服之,谓之品。此字义不见经传,惟广韵品字注:『两口生讼,三口乃能品量』是此语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