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文宴(文讌)
亦作“ 文燕 ”。 赋诗论文的宴会。 清 曹寅 《广陵载酒歌》:“从来 淮海 盛文讌,近时翰墨崇贤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沈谦之 在 蒋树存 先生家文燕,坐客 王虚舟 ……等七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杨愷 ﹞晚年归老,具盛饌招余文讌。”
《漢語大詞典》:吐论(吐論)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復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漢語大詞典》:诗论(詩論)
有关诗歌的评论文章或创作理论方面的著作。《诗刊》1977年第10期:“ 何其芳 同志遵循 毛主席 的文艺思想,以自己的理论研究,为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贡献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诗论’。”
《漢語大詞典》:论家(論家)
论文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至 石渠 论艺, 白虎 讲聚,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
《漢語大詞典》:文论(文論)
(1).文章,著作。后汉书·儒林传下·服虔:“有雅才,善著文论,作《春秋左氏传解》,行之至今。”三国志·魏志·嵇康传“时又有 譙郡 嵇康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康 所著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宋书·颜延之传:“凡有知能,预有文论。”今专指文学理论方面的论文或著作。如:《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国近代文论选》
(2).指 汉 应瑒 的《文质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 应瑒 《文论》, 陆机 《文赋》。”
《國語辭典》:专论(專論)  拼音:zhuān lùn
就某一特定主题所作的讨论。如:「他发表的这篇专论,聚焦在前人未曾论述的主题上,具有开创之功。」
《漢語大詞典》:谭艺(譚藝)
谈论文章。 清 焦循 《快园雅集诗》:“谭艺各心得,问名皆昔闻。” 梁启超 《〈曾刚父诗集〉序》:“每瀹茗谭艺,达夜分为常。”
《國語辭典》:导言(導言)  拼音:dǎo yán
1.书籍或论文的开头部分,叙述全书的主旨或主要内容。也作「绪论」、「绪言」。
2.一条新闻中起头的部分,这一部分用字不多,但能叙述全部新闻内容的要点。
《漢語大詞典》:论体(論體)
论文的体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详观论体,条流多品。” 梁启超 《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夫明 孔 孟 之义理,为论体已可。”
分類:论文体裁
《国语辞典》:叙论(叙论)  拼音:xù lùn
述说全书纲要的论文。
《漢語大詞典》:论辞(論辭)
(1).议论之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约文以总録,颂体以论辞。”
(2).谈论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 尼父 陈训,恶乎异端。”
《漢語大詞典》:短论(短論)
短小的评论文章。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
《國語辭典》:集刊  拼音:jí kān
学术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成套论文集。
《國語辭典》:副刊  拼音:fù kān
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的版面。
《漢語大詞典》:谢家咏雪(謝家詠雪)
晋 太傅 谢安 ,尝于雪天与子侄集会论文赋诗。俄而雪骤, 安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 谢朗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 谢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笑乐。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遂以“谢家咏雪”作为咏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杨柳枝词》之四:“ 谢 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 谢家拟雪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咏杨花》:“ 刘绩 《咏杨花诗》云:‘…… 谢 家拟雪真儿女,到处生虫不杀虫。’”亦省作“ 谢雪 ”。 唐 陆龟蒙 《重忆白菊》:“何惭 谢 雪清才咏,不羡 刘 梅贵主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