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52
典故
3
词典
137
其它
12
共152,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淆讹
讹缺
兴讹
讹误
妖讹
奸讹
奸讹
乖讹
辨讹
迁讹
民讹
语讹
讹弊
讹语
讹阙
《漢語大詞典》:
淆讹(淆訛,淆譌)
搅乱,弄错。 清 吴乔
《
答万季埜诗问
》
十:“世间龙蛇混杂,诚是淆讹公案也。”
淆譌
:混杂讹误。 清 恽敬
《得姓述》
:“夫氏族之学,自 秦 汉 之世,多所淆譌。”
分類:
搅乱
弄错
混杂
讹误
《漢語大詞典》:
讹缺(訛缺)
亦作“ 讹闕 ”。亦作“譌缺”。 错误、残缺。
《
新唐书·艺文志序
》
:“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 ,其师传之道中絶,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 讹闕 ”。 宋
陆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
:“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闕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元
袁桷
《陆道士墓志铭》
:“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
朱圭
《〈雁门集〉序》
:“ 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将重刻之,而质之於予。”
分類:
错误
残缺
《骈字类编》:
兴讹(兴讹)
韩愈送穷文:饥我寒我,兴讹造讪。
《國語辭典》:
讹误(訛誤)
拼音:
é wù
错误。南朝梁。武帝〈立选簿表〉:「谱谍讹误,诈伪多绪。」《聊斋志异。卷二。婴宁》:「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误。」
分類:
讹误
错误
文字
记载
《漢語大詞典》:
妖讹(妖訛)
(1).怪诞虚妄。 晋
葛洪
《
抱朴子·明本
》
:“既不信道,好为訕毁,谓真正为妖讹,以神仙为诞妄。”
《
北史·艺术传序
》
:“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人心,遂令时俗妖讹,不获返其真性。” 五代
徐夤
《寓题杂怀》
诗:“大道真风早晚还,妖讹成俗污乾坤。”
(2).指怪诞乖谬之言。
《旧唐书·高祖纪》
:“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至乃亲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讹,交通豪猾。”
分類:
怪诞
怪诞虚妄
诞虚
虚妄
乖谬
《漢語大詞典》:
奸讹(姦譌)
见“ 姦讹 ”。
《漢語大詞典》:
奸讹(姦訛,姦譌)
亦作“ 姦譌 ”。
(1).诡诈虚假。
《
汉书·江充传
》
:“ 充 逋逃小臣,苟为姦譌,激怒圣朝,欲取必於万乘以復私怨。” 颜师古 注:“譌,古讹字。”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逋滞攸除,姦讹革风。”
(2).指奸诈的人和事。
《
新唐书·李峤传
》
:“请率十州置一御史,以期岁为之限,容其身到属县,过閭里,督察姦讹,采风俗,然后可课其成功。”
分類:
诡诈
奸诈
虚假
和事
《國語辭典》:
乖讹(乖訛)
拼音:
guāi é
1.乖戾、凶恶。《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招女婿名知远,穷困难过,为人刚硬,性气乖讹。」
2.差错。如:「本书编校仓促,若有文字乖讹错落之处,请不吝指教。」
分類:
差错
不正常
正常
《漢語大詞典》:
辨讹(辨訛)
辨明谬误。 宋
曾巩
《祭宋龙图文》
:“公在太史,维僚与属,正繆辨讹,公为耳目。”
分類:
辨明
谬误
《國語辭典》:
迁讹(遷訛)
拼音:
qiān é
变迁、改变。《宋书。卷九四。恩倖传。序》:「岁月迁讹,斯风渐笃。」
分類:
时间
辗转
转流
流传
迁流
流变
失真
《漢語大詞典》:
民讹(民訛)
人们的谣言。语本
《
诗·小雅·沔水
》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郑玄 笺:“讹,伪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逮叔世民讹,狙诈飈起,谿谷不能踰其险,鬼神无以究其变。”
分類:
谣言
《漢語大詞典》:
语讹(語訛)
言语讹误。 唐
韩愈
《落齿》
诗:“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唐
李肇
《
唐国史补
》
卷下:“自是后人语讹,相承不改耳。”
《
旧唐书·地理志三
》
:“ 居延海 、 焉支山 在县界。 删丹山 ,即 焉支山 ,语讹也。”
分類:
讹误
《漢語大詞典》:
讹弊(訛弊)
弊害;弊病。 唐
赵璘
《
因话录·徵
》
:“上不慎名器,是以廝养待贤也,下不慎名器,是以婴孩奉君,而削弱朝廷也。遂致猥滥讹弊,流荡可忧,不知谁之咎也。”
《
旧唐书·崔邠传
》
:“ 文宗 勤於政道,每苦选曹讹弊, 延英 谓宰臣曰:‘吏部殊不选才,安得摭实无滥,可釐革否?’”
分類:
弊害
弊病
《漢語大詞典》:
讹语(訛語)
谣言。 明
沈鲸
《双珠记·北斗化僧》
:“绕迴廊清荫参差,见碧树堂深流水,笑痴儿騃女,流传讹语,尽道秋惊凤律。”
分類:
谣言
《漢語大詞典》:
讹阙(訛闕)
见“ 讹缺 ”。
《漢語大詞典》:
讹缺(訛缺)
亦作“ 讹闕 ”。亦作“譌缺”。 错误、残缺。
《
新唐书·艺文志序
》
:“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 ,其师传之道中絶,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 讹闕 ”。 宋
陆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
:“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闕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元
袁桷
《陆道士墓志铭》
:“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
朱圭
《〈雁门集〉序》
:“ 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将重刻之,而质之於予。”
分類:
错误
残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