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推讯(推訊)
审问。《宋书·徐羡之传》:“政刑多所未悉,可如先二公推讯。”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置察事听儿数十人,吏虽有秋豪过,无不得,得輒推讯。”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四折:“往常我绣幃独坐洞房春,谁曾见这般推讯。”
分類:审问
《漢語大詞典》:讯安(訊安)
问好;致意。 元 姚燧 《送宰先生序》:“二人有造先主之馆,烦从者为 燧 一讯安焉。”
分類:问好致意
《漢語大詞典》:讯决(訊決)
审讯判决。 明 赵南星 《明光禄寺少卿冯元靖墓志铭》:“与民约:有侵寃者得非时入告,令与所告俱至,即讯决之。”
分類:审讯判决
《漢語大詞典》:讯验(訊驗)
(1).讯问检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是时上不许公卿请,而遣 汉 中尉 宏 即讯验王。” 唐 柳宗元 《河间传》:“ 河间 命邑人告其夫召鬼祝诅,上下吏讯验,笞杀之。” 明 赵南星 《贺郡公祖二翁魏公考绩序》:“籍其主名,某邑几人,皆亲至其地一一讯验,胁从牵引者悉纵去。”
(2).犹言反躬自省。 元 袁裒 《求志赋》:“览古人以为前兮,徵往辙而讯验。”
分類:讯问检验
《漢語大詞典》:覆讯(覆訊)
审讯。史记·李斯列传:“ 赵高 使其客十餘辈诈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讯 斯 。 斯 更以其实对。”《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法造於笔端,不依科詔;狱成於门下,不顾覆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往来覆讯,经数官无异词。”《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魏谦 父女取保回家,候 白守 覆讯。”
分類:审讯
《漢語大詞典》:嘉讯(嘉訊)
高妙之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説。”
分類:高妙
《國語辭典》:电讯(電訊)  拼音:diàn xùn
1.用电报、电话、无线电或网路设备等所传播的消息。
2.无线电讯号。
《漢語大詞典》:手讯(手訊)
亲笔来信问讯。 宋 苏轼 《答王庆源书》:“久以官宂,不暇上问,忽辱手讯,喜知车从已达輦下。”
《漢語大詞典》:鞠讯(鞠訊)
审讯。鞠,通“ 鞫 ”。 明 方孝孺 《治要》:“未见鈇鉞而畏威,未见鞠讯而远罪。”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晓得他是法术人,有心护庇他,免不得外观体面,当堂鞠讯一番。”
分類:审讯
《漢語大詞典》:栲讯(栲訊)
拷打审讯。栲,通“ 拷 ”。《周书·苏绰传》:“听察之理,必穷所见。然后栲讯以法,不苛不暴。”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内竪 王敬 挟臣采药 江 南,横索货寳,痛箠吏民, 吴 越 大被其害,尝觅金蜈蚣,栲讯无有,里胥通贿,乃喜。”
分類:拷打审讯
《骈字类编》:旁讯(旁讯)
陆机 文赋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
《漢語大詞典》:讯牒(訊牒)
审问的笔录。南齐书·崔祖思传:“廷尉诚非 释之 ,寧容都无讯牒。”南史·谢晦传:“ 晦 车中一览讯牒,随问,酬对无失。”
分類:审问笔录
《漢語大詞典》:讯访(訊訪)
犹询问;访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缘生 从戍行旅,征途讯访,既非旧土,故无所究。”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佛驮跋陀罗:“復西适 江陵 ,遇外国舶主,既而讯访,果是 天竺 五舶,先所见者也。”北史·邢峦传:“及 文宣 崩,凶礼多见讯访,敕撰哀策。”
分類:询问访问
《漢語大詞典》:讯诘(訊詰)
讯问;诘问。新唐书·酷吏传·吉温:“ 萧炅 为 河南 尹,御史遣 温 到府有所讯詰,乃并治 炅 ,不为末摋,右相 李林甫 善 炅 ,故得免。” 元 孛术鲁翀 《平章政事致仕尚公神道碑》:“ 江西 省宪交讼, 裕皇 令中书公奉教讯詰,罢省臣、宣慰臣各一,追白金千二百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生初闻而惊,移灯视女,则病态含娇,秋波自流,略致讯詰,嫣然微笑。”
分類:讯问诘问
《漢語大詞典》:讯记(訊記)
问候的书信。 宋 宋祁 《回知郡启》:“闕奉讯记,参承寝兴,怊然西溯,恋慙并结。”
分類:问候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