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8
词典
1
分类词汇
17
共18,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词典
训释
分类词汇
古训
雅故
训解
训说
训注
雅训
讲训
辞训
训法
笺训
转训
纂训
互训
隐训
《漢語大詞典》:
训释(訓釋)
(1).注解;解释。
《梁书·儒林传·司马筠》
:“ 郑玄 不辨三慈,混为训释,引彼无服,以注‘慈己’,后人致谬,实此之由。” 唐
刘知几
《
史通·六家
》
:“案 孔安国 注
《
尚书
》
,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 清
平步青
《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
》
:“至评騭优劣,训释音义,辨证异同,见於 唐 以来各集,亦详加摭拾。”
(2).教训并释放。 樊增祥
《李昭春呈词》
:“ 张元智 等仍候随堂薄责、训释可也。”
分類:
训释
教训
注解
解释
释放
《國語辭典》:
古训(古訓)
拼音:
gǔ xùn
1.可为后世师法准则的古语。如:「古训必有其道理,不可恣意诋毁。」
2.先王的遗典。《书经。毕命》:「不由古训,于何其训?」《诗经。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3.古代文字的训诂。《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列传二。戴震列传》:「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
分類:
古训
流传
典籍
古义
训释
准绳
《國語辭典》:
雅故
拼音:
yǎ gù
1.向来、平昔。《史记。卷五一。荆燕世家》:「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
2.老友、旧友。《新唐书。卷一○六。卢承庆传》:「父赤松,为河东令,与高祖雅故。」
3.文章典实。《汉书。卷一○○。叙传下》:「函雅故,通古今。」唐。颜师古。注:「张晏曰:『包含雅训之故,及古今之语。』」
分類:
雅正
故旧
素心
旧友
训释
《漢語大詞典》:
训解(訓解)
训释解说。 汉
高诱
《〈吕氏春秋〉序》
:“ 不韦 乃集儒书,使著其所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训解各十餘万言。” 宋
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一:“﹝ 张子功 ﹞又尝谓予曰:‘先人有遗稿满篋,皆诸经训解,字画极难辨,惟某一人识之。’”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
:“自 秦 火之餘,老儒硕生,补缉扶卫,专门殊轨,授诸其徒,所从事者,止乎训解辨义,至於补世善俗之道,蔑如也。”
分類:
训释
释解
解说
《漢語大詞典》:
训说(訓説)
训释解说。 三国 魏
曹操
《〈孙子〉序》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説,况文烦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
《略解》
焉。” 宋
程洵
《锺山先生行状》
:“然先生读书不务多为训説,独尝著论
《论西铭解》
、
《义山窗业》
书数篇而已。” 章炳麟
《文学总略》
:“世人以‘经’为‘常’,以‘传’为‘转’,以‘论’为‘伦’,此皆后儒训説,非必覩其本真。”
分類:
训释
释解
解说
《漢語大詞典》:
训注(訓註)
亦作“ 训註 ”。 训释注解。
《
晋书·郑冲传
》
:“初, 冲 与 孙邕 、 曹羲 、 荀顗 、 何晏 共集
《
论语
》
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輒改易之,名曰
《论语集解》
。”
《
旧唐书·儒学传上·曹宪
》
:“ 宪 又训注 张揖 所撰
《博雅》
,分为十卷。” 宋
洪迈
《
容斋四笔·小学不讲
》
:“ 许叔重 收集篆、籀、古文诸家之学,就隶为训注,谓之
《
説文
》
。” 明
胡居仁
《碧峰书院赋》
:“训註繁而理昧,孰能免乎冥行。”
分類:
训释
注解
《漢語大詞典》:
雅训(雅訓)
(1).雅正的教训。 汉
刘歆
《与扬雄书从取〈方言〉》
:“ 歆 虽不遘过庭,亦克识先君雅训。”
《燕丹子》
卷上:“ 丹 不肖,生於僻陋之国,长於不毛之地,未尝得覩君子雅训、达人之道也。” 唐
马总
《
意林·正部
》
:“言成雅训,辞作典謨。”
(2).正确的训释。 清
曾国藩
《复李眉生书》
:“即就
《通鑑》
异詁之字偶一钞记……久之,多识雅训,不特譬喻虚实二门可通,即其他各门亦可触类旁通而贯彻矣。”
(3).典雅纯正。 明
方孝孺
《题胡仲申先生撰〈韩复阳墓铭〉后》
:“然其操履高介,文章雅训,当世之士多自谓不能及之。”
分類:
正确
雅正
典雅
纯正
教训
训释
《漢語大詞典》:
讲训(講訓)
(1).讲解训释。 宋 赞宁 等
《
宋高僧传·义解二·圆测
》
:“ 测 於 西明寺 鸣鐘召众,称讲
《唯识》
。 基 慊其有夺人之心,遂让 测 讲训。”
(2).讲习训练。 宋
张载
《边议》
:“讲训之实,欲其伎无不精;兵矢之实,欲其中无不彀。”
分類:
讲解
讲习
训练
训释
《漢語大詞典》:
辞训(辭訓)
文辞的训释。
《
后汉书·郑玄传
》
:“ 玄 质於辞训,通人颇讥其繁。”
分類:
文辞
训释
《漢語大詞典》:
训法(訓法)
训释的法则。
《
孔丛子·连丛子上
》
:“辞曰:‘臣世以经学为业,家传相承,作为训法。然今俗儒繁説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教。’”
分類:
训释
法则
《漢語大詞典》:
笺训(箋訓)
笺注训释。 宋
叶适
《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
:“其专悟独了,动用不穷,盖非简策所载,笺训所及。” 清
刘大櫆
《〈陆宣公文集注〉序》
:“ 张君 读其文,愈重其人,论其世,遂释其义。非以后之人为有不知,故为是笺训之烦而已。”
分類:
训释
《漢語大詞典》:
转训(轉訓)
训诂学术语。又称递训。几个字展转训释,意义相同。如
《
庄子·齐物论
》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分類:
训诂学
几个
展转
训释
《漢語大詞典》:
纂训(纂訓)
纂集训释。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练字
》
:“ 张敞 以正读传业, 扬雄 以奇字纂训。”
分類:
纂集
训释
《國語辭典》:
互训(互訓)
拼音:
hù xùn
一种训诂方式。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也,考、老也;禛、福也,祥、福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
分類:
同义词
相互
训释
《漢語大詞典》:
隐训(隱訓)
诡僻的训释。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练字
》
:“暨乎 后汉 ,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大半。” 范文澜 注:“隐训,谓诡僻之训。”
分類:
训释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