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5,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页
遍计
达磨计都佛
遍计所执性
遍计所起色
萨罗计
转计
罗怛囊计度
观遍计所执
计度
计执我法
因果四计
因果四计(二)
于我计常
于法计常
佛类词典(续上)
能遍计遍计
达磨计都佛
遍计所执性
遍计所起色
萨罗计
转计
罗怛囊计度
观遍计所执
计度
计执我法
因果四计
因果四计(二)
于我计常
于法计常
能遍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所遍计而言。六七二识。遍计度诸法而执实法,名为能遍计。所计之法,谓为所遍计。
(术语)对所遍计而言。六七二识。遍计度诸法而执实法,名为能遍计。所计之法,谓为所遍计。
遍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夫之妄情,遍计度诸法也。唯识论八曰:「周遍计度,故名遍计。」
【佛学常见辞汇】
普遍计度一切的事物。
(术语)凡夫之妄情,遍计度诸法也。唯识论八曰:「周遍计度,故名遍计。」
【佛学常见辞汇】
普遍计度一切的事物。
达磨计都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Dharmaketa%,译曰法幢佛。见文殊师利宝藏经。
(佛名)Dharmaketa%,译曰法幢佛。见文殊师利宝藏经。
遍计所执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性之一。凡夫之妄情,遍计度一切法,名为遍计。以此遍计之妄情计无我为我,执无法为法,恰如暗中谬绳为蛇。是名为遍计所执性。此所执性为当情现之妄相。体性都无也。唯识论曰:「由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参见:三性)
【佛学常见辞汇】
三性之一。(参见:三性)
(术语)三性之一。凡夫之妄情,遍计度一切法,名为遍计。以此遍计之妄情计无我为我,执无法为法,恰如暗中谬绳为蛇。是名为遍计所执性。此所执性为当情现之妄相。体性都无也。唯识论曰:「由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参见:三性)
【佛学常见辞汇】
三性之一。(参见:三性)
三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恶无记之三。遍依圆之三。
【佛学常见辞汇】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
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
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
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记恶,故谓之无记性。又分为二:
一、有覆无记 为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谓之有覆。不感苦果时所受之恶性,故谓之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
二、无覆无记 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依宿世之业力,感五蕴之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如一切之果报是也。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弘者,即四弘誓愿也。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恶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也。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三、无记性〕,谓第六识所具一切不善不恶之性也。亦不属善,亦不属恶,初无记忆,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无记性。
(名数)善恶无记之三。遍依圆之三。
【佛学常见辞汇】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
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
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
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记恶,故谓之无记性。又分为二:
一、有覆无记 为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谓之有覆。不感苦果时所受之恶性,故谓之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
二、无覆无记 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依宿世之业力,感五蕴之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如一切之果报是也。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弘者,即四弘誓愿也。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恶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也。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三、无记性〕,谓第六识所具一切不善不恶之性也。亦不属善,亦不属恶,初无记忆,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无记性。
遍计所起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谓依第六意识之妄分别所变起之空华水月等无实事之诸色相也。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于诸识所变影像,及第六识所缘三世境界,空华水月等,悉生计著,是名遍计所起色。(第六识者,即意识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术语)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谓依第六意识之妄分别所变起之空华水月等无实事之诸色相也。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于诸识所变影像,及第六识所缘三世境界,空华水月等,悉生计著,是名遍计所起色。(第六识者,即意识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萨罗计
【佛学大辞典】
(饮食)Sarki,最胜王经三十二香味之一。译曰叱脂。
(饮食)Sarki,最胜王经三十二香味之一。译曰叱脂。
转计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计者,计度分别也,计度分别所立之宗义,谓之计。若为他所难,更变其宗义,名为转计。
(术语)计者,计度分别也,计度分别所立之宗义,谓之计。若为他所难,更变其宗义,名为转计。
罗怛囊计度
【佛学大辞典】
(佛名)Ratnaketu,佛名。译曰宝幢。见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佛名)Ratnaketu,佛名。译曰宝幢。见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观遍计所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苑义林章一末曰:「略有五重:一遣虚存实识,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应正存有,理有情无故。」此法相宗观万法唯识之理,自粗及细,立五重观中第一重遣虚存实之唯识观也。遣虚存实者,观三性中遍计所执性体性空无而拨遣之,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非虚无而存留之也。遍计所执性者,一止于凡夫之迷情,无其体性,恰如见绳而思为蛇,蛇但为妄想,无蛇之实体。依他起性者,依因缘而起之假事物,此因缘所生之法,虽非实有,而亦决非空无,如尚有绳之假相。圆成实性者,真性之体性,此性周遍万有而为实有,如绳之麻。因之而遍计者空无,依他者假有,圆成者实有也。分别此三性,第一重之唯识观也。
(术语)法苑义林章一末曰:「略有五重:一遣虚存实识,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应正存有,理有情无故。」此法相宗观万法唯识之理,自粗及细,立五重观中第一重遣虚存实之唯识观也。遣虚存实者,观三性中遍计所执性体性空无而拨遣之,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非虚无而存留之也。遍计所执性者,一止于凡夫之迷情,无其体性,恰如见绳而思为蛇,蛇但为妄想,无蛇之实体。依他起性者,依因缘而起之假事物,此因缘所生之法,虽非实有,而亦决非空无,如尚有绳之假相。圆成实性者,真性之体性,此性周遍万有而为实有,如绳之麻。因之而遍计者空无,依他者假有,圆成者实有也。分别此三性,第一重之唯识观也。
计度
【佛学常见辞汇】
以意识的作用去思量分别种种的事物。
以意识的作用去思量分别种种的事物。
计执我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烦恼根本,起于我耳,计执于我,一切生死波澜,于焉兴矣。
一切烦恼根本,起于我耳,计执于我,一切生死波澜,于焉兴矣。
因果四计
【佛学次第统编】
由因果一异,亦分四计。
一、因果一 二、因果异 三、因果亦一亦异 四、因果非一非异
由因果一异,亦分四计。
一、因果一 二、因果异 三、因果亦一亦异 四、因果非一非异
因果四计(二)
【佛学次第统编】
或即前意以因中有果无果,成四句者。
一、因中有果 二、因中无果 三、因中亦有无果 四、因中非有无果
或即前意以因中有果无果,成四句者。
一、因中有果 二、因中无果 三、因中亦有无果 四、因中非有无果
于我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我计常者,有二十二种。云何二十二?
一、即阴是我常 如僧祛人,计五阴中有我,说我我所,皆有自体,是故为常。
二、异阴是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异阴别有我体,以此为常。
三、诸阴有我常 此人计诸心所法,随应所计,有我我所,是故为常。
四、有二种我常 如僧祛人立,并有二种我常,二种者:
一、有知我 此我即常,我常故,此为能作,故能作常。
二、无知我 此我即一切法,一切法故,此为所作,故所作常。
五、无能所我常 邪见外道,谓我常故,诸法亦常,二者合并,无有能所,如是为常。
六、通计我常 此人于五阴中,通计有我,而不能分别即离,但漫执故,以此为常。
七、的计是我常 此人于现世五阴中,随取一阴为我,的计是我,彼有二义,执为是常。
一、我定在现世有。 二、我定在一阴中有。
以此二障,故于一阴中即见有我,如一种坐禅人,有其五病,计有我为常故。
一、有人计色为我,忽于定中得光明相,见身中神,如净珠中缕,即说此色为我,以是为常。
二、有人粗思惟者,计受是我,说木石等,中无受故,可知受即是我,以是为常。
三、有人中思惟者,计想是我,以苦乐受虽过,犹有想,想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四、有人细思惟者,计行是我,以瓶等想虽过,犹有思流行,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五、有人深思惟者,计识是我,知思亦粗,以思虽过,犹有识,识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八、根中人我常 此外道说根中别有人,是能执种子。不知五根等,是色法摄。妄于根中执有人我,以是为常。
九、眼中人我常 此外道如前执,说我證智所知,眼根中有我,说为四分。
一、眼根之中白精是月,月是母所造。
二、白精中间赤精是日,日是父所造。
三、赤精中间青精是空,空是自在天所造。
四、青精中间人子是我,我非因造,故我是常。
十、我意常 此外道不知心法无我,意为八心法之一。妄谓一切事,皆可由我意得,如是意为我常。
十一、我作意常 如摩醯首罗人,不知心所有法无我。心所有法中有五遍行。其一曰作意,彼妄执一切事皆从我意心生者。如无明体,别有作意。能生于行,如是我作意常。
十二、我正思常 如萨婆多部,执八圣道中,正思为是般若,不知彼未离遍行境,如是谬执正思为常。
十三、思即是我常 如胜论师,亦计我从思所成以思为常。
十四、因思有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有我体者,思等因思有所得故,亦执思是常。
十五、我觉成思常 如僧祛人,计有彼觉体,成一思相,我及觉体,次第不坏,思亦非无,故思是常。
十六、影像我常 此人计有现思觉影像生,及彼觉体影像所生。随诸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镜照面,故有我体,有我我所。此以遍行之思,及所现色法,执为我常。
十七、大丈夫我常 如韦驮人,说冥初时,大丈夫神,色如日光。若人知此,能度生死,更无馀道。小人则小,大人则大,住身窟中,以是为常。
十八、离散我常 诸外道辈,通执一切法,因我得生,故执我见。此我有九次第,故修戒施苦定,冀得解脱,执我离散为常。所谓九次第者:
一、法 从我生法,令心共我和合。
二、非法 法生故,即有非法生,法非法俱令心共我和合。
三、知 和合故能有所知「别有以知为第一位,法非法为第八九位者,义亦同。」
四、乐 知故有乐。
五、苦 乐故有苦。
六、欲 由乐故生欲。
七、瞋 由苦生瞋。
八、功 欲得于乐所以厌苦而修身。
九、念 功力故有正念,与诸法离散,名得解脱。
十九、解解脱人我常 计人我论师说,若见性得解脱者,是义不然。由人我解脱,故死活等自在,是故解脱人我常。
二十、藏识常 相应论师立八识常,误解唯识无尘,说识定常。
二十一、我有边常 如前十一种神我外道,皆计神是色法有分,皆言神有边故常。
二十二、我无边常 如有外道说,神我遍满虚空,无处不有。得身处能觉苦乐,是为神我无边,无边故常。
于我计常者,有二十二种。云何二十二?
一、即阴是我常 如僧祛人,计五阴中有我,说我我所,皆有自体,是故为常。
二、异阴是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异阴别有我体,以此为常。
三、诸阴有我常 此人计诸心所法,随应所计,有我我所,是故为常。
四、有二种我常 如僧祛人立,并有二种我常,二种者:
一、有知我 此我即常,我常故,此为能作,故能作常。
二、无知我 此我即一切法,一切法故,此为所作,故所作常。
五、无能所我常 邪见外道,谓我常故,诸法亦常,二者合并,无有能所,如是为常。
六、通计我常 此人于五阴中,通计有我,而不能分别即离,但漫执故,以此为常。
七、的计是我常 此人于现世五阴中,随取一阴为我,的计是我,彼有二义,执为是常。
一、我定在现世有。 二、我定在一阴中有。
以此二障,故于一阴中即见有我,如一种坐禅人,有其五病,计有我为常故。
一、有人计色为我,忽于定中得光明相,见身中神,如净珠中缕,即说此色为我,以是为常。
二、有人粗思惟者,计受是我,说木石等,中无受故,可知受即是我,以是为常。
三、有人中思惟者,计想是我,以苦乐受虽过,犹有想,想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四、有人细思惟者,计行是我,以瓶等想虽过,犹有思流行,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五、有人深思惟者,计识是我,知思亦粗,以思虽过,犹有识,识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八、根中人我常 此外道说根中别有人,是能执种子。不知五根等,是色法摄。妄于根中执有人我,以是为常。
九、眼中人我常 此外道如前执,说我證智所知,眼根中有我,说为四分。
一、眼根之中白精是月,月是母所造。
二、白精中间赤精是日,日是父所造。
三、赤精中间青精是空,空是自在天所造。
四、青精中间人子是我,我非因造,故我是常。
十、我意常 此外道不知心法无我,意为八心法之一。妄谓一切事,皆可由我意得,如是意为我常。
十一、我作意常 如摩醯首罗人,不知心所有法无我。心所有法中有五遍行。其一曰作意,彼妄执一切事皆从我意心生者。如无明体,别有作意。能生于行,如是我作意常。
十二、我正思常 如萨婆多部,执八圣道中,正思为是般若,不知彼未离遍行境,如是谬执正思为常。
十三、思即是我常 如胜论师,亦计我从思所成以思为常。
十四、因思有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有我体者,思等因思有所得故,亦执思是常。
十五、我觉成思常 如僧祛人,计有彼觉体,成一思相,我及觉体,次第不坏,思亦非无,故思是常。
十六、影像我常 此人计有现思觉影像生,及彼觉体影像所生。随诸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镜照面,故有我体,有我我所。此以遍行之思,及所现色法,执为我常。
十七、大丈夫我常 如韦驮人,说冥初时,大丈夫神,色如日光。若人知此,能度生死,更无馀道。小人则小,大人则大,住身窟中,以是为常。
十八、离散我常 诸外道辈,通执一切法,因我得生,故执我见。此我有九次第,故修戒施苦定,冀得解脱,执我离散为常。所谓九次第者:
一、法 从我生法,令心共我和合。
二、非法 法生故,即有非法生,法非法俱令心共我和合。
三、知 和合故能有所知「别有以知为第一位,法非法为第八九位者,义亦同。」
四、乐 知故有乐。
五、苦 乐故有苦。
六、欲 由乐故生欲。
七、瞋 由苦生瞋。
八、功 欲得于乐所以厌苦而修身。
九、念 功力故有正念,与诸法离散,名得解脱。
十九、解解脱人我常 计人我论师说,若见性得解脱者,是义不然。由人我解脱,故死活等自在,是故解脱人我常。
二十、藏识常 相应论师立八识常,误解唯识无尘,说识定常。
二十一、我有边常 如前十一种神我外道,皆计神是色法有分,皆言神有边故常。
二十二、我无边常 如有外道说,神我遍满虚空,无处不有。得身处能觉苦乐,是为神我无边,无边故常。
于法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法计常者,有十一种,云何为十一。
一、计诸有见常 如外道贪著诸见,说法因集皆是实有,以诸有见为常。
二、计诸有法常 如萨婆多人执法有我无,如是故诸有法常。
三、计世谛法常 如成实人执真谛无我法,而世谛是有,执有故常。
四、计一因具果常 如两际外道,计因中常有果性,不待缘成,说一因常。
五、计从缘相常 如数论师,计一切法体,因中本有果性,但须从众缘显。非缘则因果不见,故计从缘相常。
六、计声相常 即声论师,如上计,说声相常住,无生无灭。由于宣吐方得显了,如是执声相常。
七、计生死法乐故常 如尼犍子等,妄于生死中起乐见,说生死真实是乐,涅槃真实是苦。加人肢体,有坏即苦,若都无五阴,即是极苦。故云生死是乐,说为可常。
八、计生死法难断故常 如不定聚人怖生死故,见生死法,难可断故,计生死常。
九、计三世常 如萨婆若帝婆,执三世常。故云因果异体,生死皆实。因果非转变,种子与芽各异体,果性在未来,移出至现在。现在谢过去,如是若蝉联,故三世常。
十、计三际常 如伊师迦依静虑力,计三际常。
一、计前际常 依静虑中起宿住随念不善缘起,故于过去诸行,不如实知,计为前际,发起常见。
二、计现际常 依天眼见现在诸识,依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不如实知,计为现际,发起常见。
三、计后际常 依静虑中,于想及受,虽见差别,然不见我自相差别,是故发起常见,谓我及世间,皆悉常住,以后际为常。
十一、计自然力常 此人执无明无力能生行,无明若在若不在,自然有行。故知无明无力生行,能生行者,乃自然力,如是说自然力常。
于法计常者,有十一种,云何为十一。
一、计诸有见常 如外道贪著诸见,说法因集皆是实有,以诸有见为常。
二、计诸有法常 如萨婆多人执法有我无,如是故诸有法常。
三、计世谛法常 如成实人执真谛无我法,而世谛是有,执有故常。
四、计一因具果常 如两际外道,计因中常有果性,不待缘成,说一因常。
五、计从缘相常 如数论师,计一切法体,因中本有果性,但须从众缘显。非缘则因果不见,故计从缘相常。
六、计声相常 即声论师,如上计,说声相常住,无生无灭。由于宣吐方得显了,如是执声相常。
七、计生死法乐故常 如尼犍子等,妄于生死中起乐见,说生死真实是乐,涅槃真实是苦。加人肢体,有坏即苦,若都无五阴,即是极苦。故云生死是乐,说为可常。
八、计生死法难断故常 如不定聚人怖生死故,见生死法,难可断故,计生死常。
九、计三世常 如萨婆若帝婆,执三世常。故云因果异体,生死皆实。因果非转变,种子与芽各异体,果性在未来,移出至现在。现在谢过去,如是若蝉联,故三世常。
十、计三际常 如伊师迦依静虑力,计三际常。
一、计前际常 依静虑中起宿住随念不善缘起,故于过去诸行,不如实知,计为前际,发起常见。
二、计现际常 依天眼见现在诸识,依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不如实知,计为现际,发起常见。
三、计后际常 依静虑中,于想及受,虽见差别,然不见我自相差别,是故发起常见,谓我及世间,皆悉常住,以后际为常。
十一、计自然力常 此人执无明无力能生行,无明若在若不在,自然有行。故知无明无力生行,能生行者,乃自然力,如是说自然力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