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2,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早计
计议
至计
下计
上计
财计
非计
计度
奇计
漕计
奸计
共计
久计
计策
计口
《漢語大詞典》:早计(早計)
过早盘算。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鴞炙。”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三:“繇来嗤早计,此日尽狂走。” 聂绀弩 《关于知识分子》:“这些条件没有了解,就断定他靠不靠得住,未免太早计了。”
分類:过早盘算
《国语辞典》:计议(计议)  拼音:jì yì
计划商议。《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宠又与常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与朱俊计议。」
《漢語大詞典》:至计(至計)
(1).最好的计策、办法。《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 敦煌 、 酒泉 小郡及南道八国,给使者往来人马驴橐驼食,皆苦之。空罢耗所过,送迎骄黠絶远之国,非至计也。”《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二卿言守言和,皆非至计。”
(2).根本大计。后汉书·何敞传:“駙马都尉 瓌 ,虽在弱冠,有不隐之忠,比请退身,愿抑家权。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计, 竇氏 之福。”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臣伏见陛下发德音,下明詔,以天下安危之至计,谋及于布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理学诸儒,如 熊赐履 、 魏象枢 、 陆陇其 、 朱軾 辈,时有献替,而其所因革,未有关于至计者。”
《漢語大詞典》:下计(下計)
犹下策。史记·黥布列传:“ 布 反不足怪也。使 布 出於上计, 山东 非 汉 之有也;出於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於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晋书·王敦传:“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一:“ 友谅 出此下计,不亡何待。”
分類:下计下策
《國語辭典》:上计(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计策。《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汉制,每届年终,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将全年人口、钱、粮、贼、狱讼等事项,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漢語大詞典》:财计(財計)
(1).财货。计,登记财物的簿册。后汉书·贾琮传:“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輒復求见迁代,故吏民怨叛。”
(2).指理财之事。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史宅之 以签书枢密院事领财计。” 元 柳贯 《送钱子仁赴江山税官》诗:“宦途所歷多夷险,财计於今重翕张。”
《國語辭典》:非计(非計)  拼音:fēi jì
不是很好的办法。三国蜀。诸葛亮 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分類:良策失策
《高级汉语词典》:计度
安排生活用度
《国语辞典》:奇计(奇计)  拼音:qí jì
令人料想不到的计谋。《汉书。卷四○。张良传》:「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假若有人恃强,他便出奇计以胜之。」
《漢語大詞典》:漕计(漕計)
指漕运总量。 宋 叶适 《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免 赣州 科罚,罢 龙南 、 安远 折变,减 兴国 、 淮 衣绢, 南安 圣节银,及水潦州县窠名之在漕司者皆除之,岁损数万,而漕计犹增於旧。”
分類:漕运总量
《國語辭典》:奸计(奸計)  拼音:jiān jì
奸险的计谋。《前汉书平话。卷上》:「陈豨足智多谋,若便用兵,不知地面,恐落反贼奸计。」《三国演义》第七七回:「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國語辭典》:共计(共計)  拼音:gòng jì
总和、总共。《儒林外史》第九回:「亏空何项银两,共计多少,本人有功名没功名,都查明白了来说。」
《漢語大詞典》:久计(久計)
长久的打算。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某凡百如昨,北徙已絶望,作久计矣。”《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今夕当归舍中,谋为久计。”
分類:长久打算
《国语辞典》:计策(计策)  拼音:jì cè
因应情势发展而拟订的策略。《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见成,岂不可恨!」
《高级汉语词典》:计口
按人口计算
分类: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