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争长竞短(爭長競短)  拼音:zhēng cháng jìng duǎn
争论是非。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但凡人家不和,皆起于妯娌争长竞短,分门各户。」也作「争长论短」、「争长争短」。
《國語辭典》:锱铢必较(錙銖必較)  拼音:zī zhū bì jiào
斤斤计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面情也没有的。」也作「铢铢校量」、「锱铢较量」。
分類:计较
《漢語大詞典》:校怨
计较怨仇。谓有怨仇必定报复。新唐书·李巽传:“ 巽 为人忌刻校怨,在 江西 ,有所憎恨輒杀之。”
《国语辞典》:天公疼憨人  拼音:tiān gōng téng hān rén
憨厚的人因不与人计较,反而得到上天较多的照顾。藉以劝喻世人不要奸险、势利。如:「他宅心仁厚,凡事不计较,结果反而发了大财,果然是天公疼憨人。」
《国语辞典》:自认倒楣(自认倒楣)  拼音:zì rèn dǎo méi
接受吃亏的事实而不去计较。如:「他因为贪便宜,一时大意,买到假的字画,只好自认倒楣了。」
《国语辞典》:冷手挝不著热馒首(冷手挝不著热馒首)  拼音:lěng shǒu zhuā bù zháo rè mán shǒu
(谚语)比喻有急需时向人求助,不能太过计较。《崇祯本金瓶梅》第三五回:「你若要,与他三百两银子,他也罢了。冷手挝不著热馒首。」
《国语辞典》:好鞋不踏臭屎  拼音:hǎo xié bù tà chòu shǐ
(谚语)比喻好人不与坏人计较。《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你好鞋不踏臭屎,你只当他心疯了,你理他做什么?」也作「好鞋不踏臭粪」、「好鞋不粘臭狗屎」。
《国语辞典》:大人不记小人过(大人不记小人过)  拼音:dà rén bù jì xiǎo rén guò
(谚语)比喻气量大的人,不与无德智修养的人计较。《三侠五义》第三三回:「正思想却他之法,又见店东亲来陪罪。那人道:『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你便了。』」
《国语辞典》:芝麻小事  拼音:zhī ma xiǎo shì
像芝麻般细微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如:「为了芝麻小事争吵却忽略更重要的环节,岂不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
《国语辞典》:猎装(猎装)  拼音:liè zhuāng
1.专为打猎而设计的服装。如:「他穿著猎装,正要出门去打猎。」
2.后指款式设计较不正式的西装外套。如:「今年猎装的款式十分具有复古风。」
《国语辞典》:打打算盘(打打算盘)  拼音:dǎ da suàn pán
衡量利弊、计较得失。如:「别只管他人的事,也该为自己打打算盘。」
《國語辭典》:分斤掰两(分斤掰兩)  拼音:fēn jīn bāi liǎng
掰,分。分斤掰两比喻过分斤斤计较。也作「分金拨两」。
《國語辭典》:反唇相稽(反脣相稽)  拼音:fǎn chún xiāng jī
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聊斋志异。卷一一。段氏》:「连诟斥之,辄反唇相稽。」也作「反唇相讥」。
《漢語大詞典》:箪豆见色(簞豆見色)
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 梁启超 《论自由》:“今世之言自由者,不务所以进其群其国于自由之道,而惟于薄物细故、日用饮食,齗齗然主张一己之自由,是何异簞豆见色,而曰我通功利派之哲学,饮博无赖,而曰我循快乐派之伦理也!”
分類:计较小利
《國語辭典》:掂斤播两(掂斤播兩)  拼音:diān jīn bò liǎng
较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卖弄他掂斤播两,拨万轮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著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也作「拈斤播两」、「掂斤簸两」、「掂斤掰两」、「掂斤抹两」、「掂斤估两」、「掂斤计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