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众经撰杂譬喻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比丘道略集。秦罗什译。
旧杂譬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吴康僧会译。集种种之譬喻者。对于后汉译而曰旧。
杂譬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四部:一,旧杂譬喻经二卷,西土贤圣集,吴康僧会译。二,杂譬喻经,一名众经撰杂譬喻经一卷,比丘道略集,秦罗什译。三,杂譬喻经二卷,失译。四,杂譬喻经一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五,譬喻经十卷,不入藏经。有坊刊。
譬喻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云阿波陀那Avada%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托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谛,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故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二,逆喻,逆于世谛,次第自大向小为喻也,大海本为大河,大河本为小河,乃至沟浍本为大雨,如是如来涅槃本为解脱,乃至持戒本为法雨,是名逆喻。三,现喻,以现前事为喻也,如说众生心性,犹如猕猴。四,非喻,假设非实事之事为喻也,如说佛告波斯匿王,有大山自四方来,欲害人民,则王如何?是假设四山譬老病生死也。五,先喻,先设譬喻,后以法合也,如说有人贪著妙花,而采取之时,为水漂流,众生如是贪爱五欲,为生死之水漂没。六,后喻,先说法,后设喻而显之也,如经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满大海是也。七,先后喻,先后所说皆是譬喻之意,如经云譬如芭蕉,生果则死,愚人得养,亦复如是,如骡怀妊,命不久全是也。八,遍喻,始末皆假喻而显之也。如具说忉利天质多罗树生长之状,而遍喻佛弟子等。
譬喻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迹门三周说法之一。说火宅之譬喻,以化中根之一周也。(参见:三周)
【三藏法数】
譬喻周者,佛为中根之人,于上法说周中不悟,更作三车一车说。初许三车,是施权;后等赐大车,是显实。即譬喻品中所谈是也。(三车者,羊车、鹿车、牛车也。)
三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法华经于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为一周。而于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三根有为前后三周。是曰三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三车之譬喻,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之四品。三、因缘周,当其他一切声闻人之下根,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时之因缘,使之悟入一乘者。化城喻品,五百授记品,人记品是也。如此三段次第度上中下根周足。而迹门法华之正宗分毕于此矣。法华玄义十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
譬喻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三,出于经之第二卷。说火宅之喻。
譬喻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云日出论者。小乘十八部中经量部之元祖也。唯识述记二本曰:「日出论者即经部本师,佛去世后一百年中,北印度怛叉翅罗国有鸠摩逻多,此言童首,造九百论。时五天竺有五大论师,喻如日出明导世间,名日出者。以似于日,亦名譬喻师。或为此师造喻鬘论,集诸奇事,名为譬喻师。经部之种族,经部以此所说为宗,当时犹未有经部,经部四百年中方出世故。」因之而古摄论谓之经部师,新摄论谓之譬喻师。
譬喻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譬喻师之部宗,即经部也。(参见:譬喻师)
譬喻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部经之一。(参见:譬喻经)。
譬喻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部经之一。梵云阿波陀那。经中说譬喻而令晓悟义宗所在者也。正理论四十四曰:「言譬喻者,为令晓悟所说义宗,广引多门,比例开示,如长喻等契经所说。」法华经方便品曰:「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又】(经名)藏经中题譬喻经者有五部:一,比丘道略集之杂譬喻经一卷。二,失译之众经撰杂譬喻经二卷。三,吴康僧会译之旧杂譬喻经二卷。四,失译之杂譬喻经二卷。五,后汉支娄迦谶释之杂譬喻经一卷,已上五部同名别本。又经律异相等引十卷譬喻经,今不传。往生要集记五曰:「十卷文,唐法遂造,贤圣集也。」此外湮灭之同名经十部,载于出三藏记。【又】佛说譬喻经,一卷,唐义净译。佛为胜光王说空井,树根,二鼠,四蛇,毒龙,蜜滴,蜂螫,火烧之喻。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部经之一。
譬喻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量之一。(参见:量)附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因喻之三支为比量,因明之作法为立量。
譬喻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集譬喻王经之略名。
譬喻论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与譬喻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