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9,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下一页
不闻言不闻
不觉言不觉
不知言不知
言常至诚
言语音声欲
言论
一切法离言说空
信言圆满
信言因信言果
可喜乐言
开发言
善释难言
善分析言
善顺入言
佛类词典(续上)
不见言不见不闻言不闻
不觉言不觉
不知言不知
言常至诚
言语音声欲
言论
一切法离言说空
信言圆满
信言因信言果
可喜乐言
开发言
善释难言
善分析言
善顺入言
不见言不见
【三藏法数】
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见。是名不见言不见。
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见。是名不见言不见。
不闻言不闻
【三藏法数】
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闻。是名不闻言不闻。
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闻。是名不闻言不闻。
不觉言不觉
【三藏法数】
谓鼻觉香、舌觉味、身觉触也。若鼻识、舌识、身识所受所了,则可言觉;若实三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觉。是名不觉言不觉。
谓鼻觉香、舌觉味、身觉触也。若鼻识、舌识、身识所受所了,则可言觉;若实三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觉。是名不觉言不觉。
不知言不知
【三藏法数】
谓意识所受,意识所了,则可言知;若实意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知。是名不知言不知。
谓意识所受,意识所了,则可言知;若实意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知。是名不知言不知。
言常至诚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欲修无上正真之道,当守护口业,诚实不虚,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悉皆远离,是为言常至诚。
谓修菩萨行者,欲修无上正真之道,当守护口业,诚实不虚,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悉皆远离,是为言常至诚。
言语音声欲
【三藏法数】
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言论
【三藏法数】
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言论。
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言论。
一切法离言说空
【三藏法数】
谓一切法皆是妄想而成,本无自性,离诸言说,是为一切法离言说空。
谓一切法皆是妄想而成,本无自性,离诸言说,是为一切法离言说空。
信言圆满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常以真实和软之语,教化众生,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出言诚谛,凡所决疑,人必信受,是名信言圆满。
谓菩萨修行,常以真实和软之语,教化众生,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出言诚谛,凡所决疑,人必信受,是名信言圆满。
信言因信言果
【三藏法数】
谓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是名信言因。由离口过,凡所出言,人皆信听,是名信言果。
谓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是名信言因。由离口过,凡所出言,人皆信听,是名信言果。
可喜乐言
【三藏法数】
谓法师说法,须有经文證据。其未解者,更为譬喻而说。文句清雅,言词显了,人若听者,无不欣喜好乐,故名可喜乐言。
谓法师说法,须有经文證据。其未解者,更为譬喻而说。文句清雅,言词显了,人若听者,无不欣喜好乐,故名可喜乐言。
开发言
【三藏法数】
谓法师说法,开发深隐之义,令其显了。复开发粗浅之义,令解深妙。使大小之机获益,故名开发言。
谓法师说法,开发深隐之义,令其显了。复开发粗浅之义,令解深妙。使大小之机获益,故名开发言。
善释难言
【三藏法数】
释,即解释。难,即疑难。谓法师说法,人若有疑难咨问,须善解释,令义理分明,易得开解,故名善释难言。
释,即解释。难,即疑难。谓法师说法,人若有疑难咨问,须善解释,令义理分明,易得开解,故名善释难言。
善分析言
【三藏法数】
谓法师说法,辩才无碍,能以善巧言词,于一法中分析无量义理,故名善分析言。
谓法师说法,辩才无碍,能以善巧言词,于一法中分析无量义理,故名善分析言。
善顺入言
【三藏法数】
谓法师说法,须随顺佛经显了解释,令其闻者咸皆信顺,入于正道;终不引馀外道邪论,以惑于人,故名善顺入言。
谓法师说法,须随顺佛经显了解释,令其闻者咸皆信顺,入于正道;终不引馀外道邪论,以惑于人,故名善顺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