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愕愕  拼音:è è
1.惊讶的样子。
2.直言无讳的样子。《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汉。桓宽《盐铁论。国病》:「夫药酒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故愕愕者,福也;諓諓者,贱也。」也作「咢咢」。
《國語辭典》:咢咢  拼音:è è
1.高貌。《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冠咢咢其映盖兮,佩綝纚以煇煌。」
2.直言。《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睮睮谄夫,咢咢黄发,如何我王,曾不是察。」也作「愕愕」、「鄂鄂」、「谔谔」。
《漢語大詞典》:谔然(諤然)
(1).直言貌。列子·力命:“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諤然有敖朕之色。”
(2).惊愕貌。諤,通“ 愕 ”。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五:“諤然,字书或作咢,同。五各反。愕,惊也。”
《漢語大詞典》:嘿尔(嘿爾)
沉默无言貌。《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近司隶校尉 孔羡 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於受属。”
分類:沉默言貌
《國語辭典》:誻誻  拼音:tà tà
话多的样子。《荀子。正名》:「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类,誻誻然而沸。」
《漢語大詞典》:咶咶
多言貌。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二折:“不是我絮絮叨叨,咶咶煎煎,两泪涟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 秀童 的爹娘,兀自哭哭啼啼,絮絮咶咶的不住。”
象声词。流水声。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怀沙》:“浩荡的 沅水 、 湘水 呵,咶咶地翻波涌浪。”
《漢語大詞典》:噤唫
闭口不言貌。 宋 梅尧臣 《送师厚归南阳同至姜店》诗:“马鬣斜倾毛瑟缩,驭吏噤唫足后先。”
《漢語大詞典》:口巴巴
亦作“ 口吧吧 ”。亦作“ 口叭叭 ”。 多言貌。 宋 陆游 《大慧禅师真赞》:“平生嫌遮老子,説法口巴巴地。”五灯会元·泐潭清禅师法嗣·黄龙道震禅师:“石人问枯桩,何时汝发华?枯桩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明 朱有炖 《义勇辞金》第四折:“打这廝舌刺刺狂言作戏,口叭叭全无道理。”
分類:多言言貌
《漢語大詞典》:缩首卷舌(縮首卷舌)
畏惧无言貌。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三·谈学:“虽至圣至神,於此无逃避梦中,若问其因,亦当缩首卷舌,不敢出声矣。”
分類:畏惧言貌
《漢語大詞典》:詨詨
大言貌。 宋 沈括 《再回苏州学士简》:“嫌於利胜而詨詨尽言之,亦行之可耻者。足下忍使某至此不亮哉!”
分類:大言言貌
《漢語大詞典》:呾哒(呾噠)
亦作“呾达”。 语不正;多言貌。集韵·入黠:“呾噠,语不正。”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呾噠者囋之长言。今亦谓多言无节为呾达。”
分類:多言言貌
《國語辭典》:刺刺不休  拼音:cì cì bù xiū
唠叨、话说不停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二。口技》:「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