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拂袖而起  拼音:fú xiù ér qǐ
形容言语不合,心里不满的离去。《三国演义》第六○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也作「拂袖而去」、「拂衣而去」。
《国语辞典》:冷语侵人(冷语侵人)  拼音:lěng yǔ qīn rén
以冷淡的言语伤人。如:「做人要厚道些,不要处处冷语侵人。」
《国语辞典》:口舌呆钝(口舌呆钝)  拼音:kǒu shé dāi dùn
形容不善于运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口舌呆钝,恐怕说服不了他不要辞职。」
《国语辞典》:口头诽谤(口头诽谤)  拼音:kǒu tóu fěi bàng
用不实的言语说某人的坏话,期使大家都误信此人为坏人。
《国语辞典》:口语传播(口语传播)  拼音:kǒu yǔ chuán bò
以言语传递消息、态度、思想等。如广播。
《国语辞典》:苦不堪言  拼音:kǔ bù kān yán
痛苦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如:「这些年,他饱受压力,苦不堪言。」
《国语辞典》:祸发齿牙(祸发齿牙)  拼音:huò fā chǐ yá
不慎的言语,往往会导致灾祸。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时君听之,安可不惑。参断一谬,俗化益讹。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
《国语辞典》:洁言污行(洁言污行)  拼音:jié yán wū xíng
洁净的言语,污秽的行为。形容言行不一,表里相违。汉。桓宽《盐铁论。褒贤》:「文学言行,虽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贞,不过高瞻下视,洁言污行。」
《国语辞典》:简单明瞭(简单明瞭)  拼音:jiǎn dān míng liǎo
事情或言语明白清楚,毫不杂乱。如:「他的读书报告字字珠玑,简单明瞭,所以得到最高分。」
《国语辞典》:天子无戏言(天子无戏言)  拼音:tiān zǐ wú xì yán
帝王言语要慎重,不说玩笑话。《吕氏春秋。审应览。重言》:「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国语辞典》:醉咧咧儿(醉咧咧儿)  拼音:zuì liē liē ér
醉后言语不清的样子。亦用以形容醉汉的举止。如:「两杯黄汤下肚,他又闹醉咧咧儿了。」
《国语辞典》:话不说不明(话不说不明)  拼音:huà bù shuō bù míng
(谚语)言语说不清楚,别人就无法明白。《情变》第二回:「照例说了几句『鼓不打不响,话不说不明;人过要留名,雁过要留声』的话。」
《国语辞典》:三天三夜说不完(三天三夜说不完)  拼音:sān tiān sān yè shuō bù wán
战国时,齐大夫淳于髡博学多才,擅长言语。时梁惠王外交政策紊乱,树敌太多,齐派淳往劝谕之。淳见梁王,一连劝说了三天三夜,终使梁王信服。典出《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后比喻事情错综繁杂,叙说不尽。如:「这件事你别再追问,要说,三天三夜说不完。」
《国语辞典》:貌不惊人,言不压众(貌不惊人,言不压众)  拼音:mào bù jīng rén,yán bù yā zhòng
相貌平凡无特出之处,言语不犀利无法压倒众人。比喻没有过人之处,表现平平。如:「他本来貌不惊人,言不压众,想不到几年苦读下来,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了。」
《国语辞典》: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意与言会,言随意遣)  拼音:yì yǔ yán huì,yán suí yì qiǎn
心意与言语融合相应,言语随心意的变化而变换。通常形容行文自然而不造作,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