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野调无腔(野調無腔)  拼音:yě diào wú qiāng
言语恣肆,谈吐无状。如:「你不要野调无腔的乱说。」
《國語辭典》:一传十,十传百(一傳十,十傳百)  拼音: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
形容消息辗转相传,散布得很快。《孽海花》第一六回:「自从加克娶了姑娘,人人都道彩凤随鸦,不免纷纷议论,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了鲁翠、波儿麻等一班党人耳中。」
《漢語大詞典》:呴呴呕呕(呴呴嘔嘔)
形容言语絮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 娟 笑曰:‘二十岁人,底事呴呴呕呕,如老妇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倅》:“书生抛一觥曰:‘佳客在前,不理觴政,但呴呴呕呕,徒乱人意。’”
分類:言语絮叨
《漢語大詞典》:呴呕(呴嘔)
谓言语和悦。 清 钱谦益 《大中大夫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李君墓志铭》:“ 淮海 盐利以商吏为囊橐,转运使与通酒食,握手呴呕,恐失其驩。”
分類:言语和悦
《國語辭典》:心心相印  拼音:xīn xīn xiāng yìn
本指禅宗修行者,师徒间不须经由文字、言语的传达,即能相互契合,了悟禅理。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比喻彼此心意互通。《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漢語大詞典》:辛刻
辛辣峻刻(多指文辞或言语)。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不是些干燥辛刻的教训文字--儿童文学中本寓有教训的意义,但要像藏在白雪里面的一些刺手的草芽,决不能像一些张牙舞爪的狮子。”
《国语辞典》:难以言喻(难以言喻)  拼音:nán yǐ yán yù
无法以言语形容。如:「他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考上理想中的学校,兴奋之情难以言喻。」
分类:言语
《国语辞典》:能说善道(能说善道)  拼音:néng shuō shàn dào
擅长于以言语或道理来说服别人。如:「他能说善道,常常为我们社区向有关单位争取到很多应有的福利。」
《国语辞典》:逆耳忠言  拼音:nì ěr zhōng yán
忠诚劝诫的言语往往刺耳而不被接受。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谁想此人不听某之言,他久后悔之晚矣。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也作「忠言逆耳」。
《国语辞典》:其乐无比(其乐无比)  拼音:qí lè wú bǐ
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国语辞典》:令人捧腹  拼音:lìng rén pěng fù
形容事情或言语使人大笑不已。《歧路灯》第一○一回:「又照烛看墙角一首,令人捧腹,乃是和女郎诗,强押韵脚,百方赶趁,犹不自知其丑。」
《国语辞典》:蜜饯砒霜(蜜饯砒霜)  拼音:mì jiàn pī shuāng
比喻言语亲切而居心狠毒。如;「对于蜜饯砒霜的小人行为,最是难防,不可不谨慎。」
《国语辞典》:神会心契(神会心契)  拼音:shén huì xīn qì
相互间心神契合,不必藉由言语的表达,心里便已理解、明白。《宣和书谱。卷一二。行书六。王安石》:「京从兄襄深悟厥旨,其书为本朝第一。而京独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
《国语辞典》:狗皮倒灶  拼音:gǒu pí dǎo zào
比喻言语浅薄,行为荒唐。如:「不准你跟那些狗皮倒灶的人往来。」也作「狗屁倒灶」。
《国语辞典》:花藜胡哨  拼音:huā li hú shào
1.颜色华美纷杂,含有轻贬之意。《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见满桌堆著都是选的刻本文章,红笔对的样,花藜胡哨的。杜慎卿看了,放在一边。」也作「花丽狐哨」。
2.举止轻佻,言语慧黠。也作「花丽狐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