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切给(切給)
谓言词锋利便捷。 汉 徐干 中论·核辩:“夫辩者,求服人心者也,非屈人口也。故辩之为言别也,为其善分别事类而明处之也,非谓言辞切给而以陵盖人也。”
《漢語大詞典》:昵辞(昵辭)
亦作“ 昵词 ”。 极亲昵的言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间以昵辞,生不语。” 姚华 《论文后编》:“虽或肆彼昵词,嫌其放胆,工兹綺语,藉曰疗愁,颇为儒林之所非。”
《國語辭典》:能言快语(能言快語)  拼音:néng yán kuài yǔ
善于说话。《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今日我苏轼枉了能言快语,又向那处伸冤?」《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夜间与王婆攀话,见他能言快语,是个积年的马泊六了。」
《漢語大詞典》:棚棚硬
形容言词态度坚决强硬。 邹韬奋 《滑稽剧中的惨痛教训》:“打算不抵抗而逃,这原也是一件虽不光明正大而总算是这么一回事,但心里早就准备三十六着的第一着,而嘴里却说得棚棚硬。”
《国语辞典》:设言托意(设言托意)  拼音:shè yán tuō yì
用言词寄托心意。《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漢語大詞典》:桡辞(橈辭)
亦作“ 橈词 ”。 屈从的言词。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始皇 方虎挒而梟磔,噬士犹腊肉也。 越 与亢眉,终无橈辞,可谓伎矣。”新唐书·李翰传:“城陷见执,卒无橈词,慢叱凶徒,精贯白日。”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 配 意气壮烈,终无橈辞。”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 唐 氏以上,史官得职,若 吴兢 、 徐坚 之属,奋笔而无橈辞。”
分類:屈从言词
《漢語大詞典》:峻言
严正的言词。 明 宋濂 《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或以非理来挠,必峻言折之。”明史·隐逸传·杨恒:“ 恒 性醇篤,与人语,出肺肝相示。事稍乖名义,輒峻言指斥。”
分類:严正言词
《漢語大詞典》:谲说(譎説)
心怀诡诈地劝说。后汉书·梁慬传:“ 它乾城 小, 慬 以为不可固,乃譎説 龟兹王 白霸 ,欲入共保其城, 白霸 许之。”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衢 等譎説 超 ,使出击 敍 。”
诡诈的言词。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若 屈子 之询渔父, 宋玉 之对 楚王 ,或属寓言,或陈譎説,或即小以寓大,或事隐而言文,其词近於纵横家。”
《國語辭典》:口不择言(口不擇言)  拼音:kǒu bù zé yán
说话随便,言词未经考虑即脱口而出。《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高凉王孤传》:「子华抚集豪右,委之管籥,众皆感悦,境内帖然。而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也作「口无择言」。
《漢語大詞典》:理正词直(理正詞直)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宋 楼钥 《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