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触目(觸目)  拼音:chù mù
目光所及,眼睛所看到的。《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吾以去五月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南唐。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词:「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國語辭典》:蛮触(蠻觸)  拼音:mán chù
《庄子。则阳篇》中假设的两小国。参见「蛮触相争」条。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诗:「不知蛮触氏,自有两国忧。」
分類:小事争斗
《國語辭典》:触处(觸處)  拼音:chù chù
到处、处处。唐。白居易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閒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唐。李商隐 诗:「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分類:到处随处
《漢語大詞典》:触石(觸石)
(1).《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后以“触石”谓山中云气与峰峦相碰击,吐出云来。文选·左思〈蜀都赋〉:“冈峦纠纷,触石吐云。” 李善 注:“《春秋元命苞》曰:山有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也。” 唐 李正辞 《赋得白云起封中》:“千年 泰山 顶,云起 汉皇 封。不作奇峯状,寧分触石容。”
(2).指险峰。 晋 陆云 《喜霁赋》:“靖屏翳之洪隧兮,戢 太山 之触石。”文选·郭璞〈江赋〉:“播灵润於千里,越 岱宗 之触石。” 李周翰 注:“江中起云雾,疾速乃超越也。”
《國語辭典》:枨触(棖觸)  拼音:chéng chù
1.拨动、触动。《新唐书。卷二○○。儒学传下。褚无量传》:「自是群鹿驯扰,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
2.感触。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君时卧枨触,劝客白玉杯。」清。汪兆镛〈忆旧游。隐林梢半角〉词:「枨触天涯情绪,凄咽答幽蝉。」
《漢語大詞典》:触热(觸熱)
(1).冒着炎热。 汉 崔骃 《博徒论》:“﹝博徒﹞乃谓曰:‘子触热耕耘,背上生盐。’” 唐 杜甫 《送高书记》诗:“借问今何官,触热向 武威 ?” 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十六:“往来触热人告许,一晌心凉恐未能。”
(2).比喻烦躁易怒。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从今后无倒断嗟呀怨咨,我去这触热也似官人行将礼数使。”
《漢語大詞典》:触事(觸事)
(1).犹遇事。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 明 张居正 《答符卿徐继斋书》:“苟生窃禄,无所建明,触事感时,憮然自失。” 清 纪昀 《〈考工记图〉序》:“触事广义,俾古人制度之大,暨其礼乐之器,昭然復见於今兹。”
(2).谓担任职司。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唐 张鷟 游仙窟:“余答曰:‘下官是客,触事卑微,但避风尘,则为幸甚。’”
《漢語大詞典》:触物(觸物)
接触景物、事物。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漢語大詞典》:触类(觸類)
(1).接触相类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虽圣虽明,莫由自晓。非可以歷思得也,非可以触类求也。”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之四:“善知应触类,各藉颖脱手。” 清 王夫之 《雪赋》:“汾云空白,眄江汉以无方;塞草不青,睠关山而奚至。莫不俯仰同情,悲生触类。”参见“ 触类旁通 ”。
(2).遇事。梁书·侯景传:“ 澄 天性险忌,独类猜嫉,諂諛迭进,共相搆毁。”
(3).各种;每项。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姥﹞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艷冶。生遽惊起,莫敢仰视。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覩。”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未周岁,而公主告卒。国主伤悼悲泣曰:‘吾不欲再覩 刘生 之面。’勑执政削其官籍,一簪不与,却送还 洪州 。生恍若梦觉,触类如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已而以手探入,壶盛酒,柈盛炙,触类熏腾。”
《國語辭典》:触类旁通(觸類旁通)  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
理解此一事物的知识或原理,进而推知其他同类的事理。如:「他才思敏捷,往往老师才一提出前提,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漢語大詞典》:触绪(觸緒)
触动心绪。 唐 令狐楚 《为楼烦监杨大夫请朝觐表》:“臣闻心孤者触绪而悲,意切者发言皆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丧纪其一周兮,徒囚首而怀故乡;触绪以兴愴兮,重閟咽而抑伤。” 清 钱之青 《风阻岳州》诗:“昔贤临望处,触绪感怀多。”
《漢語大詞典》:触藩(觸藩)
(1).以角抵撞藩篱。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努力触藩,徒摧角矣。”
(2).比喻碰壁,进退两难。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弔影慙连茹,浮生倦触藩。” 明 何大复 《进舟赋》:“戇必至於触藩兮,智或流於刻舟。”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二回:“羵首常愁荒职任,触藩又恐遇灾兇。”
《漢語大詞典》:触景(觸景)
见到眼前情景。 元 黄溍 《题清华亭》诗:“触景幽兴多,接物道机熟。” 元 王冕 《金陵行送余局官》诗:“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诗人遇题触景,即有吟咏,岂必皆有所为耶?”
《國語辭典》:感触(感觸)  拼音:gǎn chù
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触动内心的感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有所感触,恻怆心眼。」《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邵雍传》:「雍于凡物声气之所感触,辄以其动而推其变焉。」
《漢語大詞典》:触邪(觸邪)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 清 方文 《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
(2).即触邪冠。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清 金义植 《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 触邪冠 ”。
《漢語大詞典》:触邪冠(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
《國語辭典》:触手(觸手)  拼音:chù shǒu
腔肠动物的感觉器官。多位于身体前端口的周缘,可自由伸缩,有些则附有吸盘。触手可感觉周围环境及帮助捕食。如水母、水螅、海参等均有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