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0,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触藩
触景
感触
触邪
触手
触拨
触蛮
触忤
抵触
抵触
触眼
触讳
触犯
触网
触境
《漢語大詞典》:触藩(觸藩)
(1).以角抵撞藩篱。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努力触藩,徒摧角矣。”
(2).比喻碰壁,进退两难。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弔影慙连茹,浮生倦触藩。” 明 何大复 《进舟赋》:“戇必至於触藩兮,智或流於刻舟。”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二回:“羵首常愁荒职任,触藩又恐遇灾兇。”
《漢語大詞典》:触景(觸景)
见到眼前情景。 元 黄溍 《题清华亭》诗:“触景幽兴多,接物道机熟。” 元 王冕 《金陵行送余局官》诗:“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诗人遇题触景,即有吟咏,岂必皆有所为耶?”
《國語辭典》:感触(感觸)  拼音:gǎn chù
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触动内心的感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有所感触,恻怆心眼。」《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邵雍传》:「雍于凡物声气之所感触,辄以其动而推其变焉。」
《漢語大詞典》:触邪(觸邪)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 清 方文 《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
(2).即触邪冠。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清 金义植 《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 触邪冠 ”。
《漢語大詞典》:触邪冠(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
《國語辭典》:触手(觸手)  拼音:chù shǒu
腔肠动物的感觉器官。多位于身体前端口的周缘,可自由伸缩,有些则附有吸盘。触手可感觉周围环境及帮助捕食。如水母、水螅、海参等均有触手。
《漢語大詞典》:触拨(觸撥)
(1).顶触,碰撞。 唐 韩偓 《闲居》诗:“麋鹿跳梁忧触拨,鹰鸇搏击恐粗疏。” 宋 张耒 《南征赋》:“岂舟人之肃洽兮,艇触拨而欲倒。”
(2).触动撩拨。 宋 范成大 《秋前风雨顿凉》诗:“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 金 元好问 《别纬文兄》诗:“行期几日休相问,触拨覊愁恐不禁。” 清 佟法海 《浔阳楼》诗:“琵琶一曲断肠声,触拨当筵謫宦情。” 清 徐志岩 《闻鹧鸪》诗:“忽听格磔钩輈语,触拨归心泪满衣。”
《國語辭典》:触蛮(觸蠻)  拼音:chù mán
庄子则阳篇中所假设的两个小国。比喻细微的地方。参见「蛮触相争」条。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诗三○首之七:「触蛮俄诧三军勇,雉犊频惊一注孤。」
《漢語大詞典》:触忤(觸忤)
亦作“ 触迕 ”。 冒犯。后汉书·刘瑜传:“臣悾悾推情,言不足採,惧以触忤,征营慴悸。”晋书·唐彬传:“ 邓艾 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诗:“ 剑南 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三国演义》第六三回:“﹝ 彭羕 ﹞因直言触忤 刘璋 ,被 璋 髡钳为徒隶,因此短髮。”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东华录》:“其书编年纪録,毫无触迕。”
分類:触忤冒犯
《國語辭典》:抵触(抵觸)  拼音:dǐ chù
1.顶撞、触犯。《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亶观夫票禽之绁隃,犀兕之抵触,熊罴之挐攫。」也作「牴触」。
2.互相矛盾。如:「他的话前后抵触。」也作「牴触」。
《國語辭典》:牴触(牴觸)  拼音:dǐ chù
1.抵抗触犯。也作「抵触」。
2.冲突、矛盾。如:「上面的说法经常相互牴触,叫我们在下面做事的人如何是好!」也作「抵触」。
《漢語大詞典》:抵触(觝觸)
1.触碰;用角顶撞。《淮南子·说山训》:“熊羆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觝触。” 唐 杜甫 《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觝触。” 宋 苏轼 《书孟德传后》:“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 清 谭嗣同 《熙亭府君家传》:“其弱子 学聚 ,被邻舍牛觝触,腹洞肠流,宛转遽毙。”
2.冲撞;冲突。急就篇卷四:“谗諛争语相觝触。” 颜师古 注:“有争语者,常相觝距而击触也。”
《國語辭典》:触眼(觸眼)  拼音:chù yǎn
1.眼光所触及。元。吴莱〈夕乘月渡荆门闸〉诗:「初更渡荆门,触眼舟楫乱。」
2.惹人注目。《荡寇志》第三四回:「总为郭盛一案,提动天怒,所以我们这边十分触眼,转显得陈希真那边十分凑趣。」
《漢語大詞典》:触讳(觸諱)
触犯讳忌。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割切将欲,直言一指,触讳犯忌。” 唐 韩愈 《送穷文》:“捩手覆羹,转喉触讳。”
分類:触犯
《國語辭典》:触犯(觸犯)  拼音:chù fàn
干犯、冒犯。《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乐等专权,百姓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红楼梦》第四回:「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國語辭典》:触网(觸網)  拼音:chù wǎng
1.犯法。《南史。卷二九。蔡廓传》:「卿何敢故尔触网?」
2.球或球员碰触球网。如:「这球触网,重新开球。」
《韵府拾遗 梗韵》:触境(触境)
指月录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