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7,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解脱深坑
解脱知见
解脱戒经
解脱道论
解脱幢相衣
解脱知见身
解脱戒本经
解脱清净法殿
解结次第
解深密经
解惑
解境十佛
解满成佛
解节经
佛类词典(续上)
解脱坚固解脱深坑
解脱知见
解脱戒经
解脱道论
解脱幢相衣
解脱知见身
解脱戒本经
解脱清净法殿
解结次第
解深密经
解惑
解境十佛
解满成佛
解节经
解脱坚固
【佛学大辞典】
(术名)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第一。佛灭后第一五百年间,正法盛而于證解脱坚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一,即佛灭后的第一个五百年间,正法兴盛,證道者多,是解脱坚固的时期。
(术名)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第一。佛灭后第一五百年间,正法盛而于證解脱坚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一,即佛灭后的第一个五百年间,正法兴盛,證道者多,是解脱坚固的时期。
解脱深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固执于解脱而不能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譬如堕于深坑也。大集经十三不可说菩萨品曰:「善男子!譬如有人坠堕深坑,是人不能自利利他,声闻缘觉亦复如是。堕解脱坑,不能自利及以利他。」
【佛学常见辞汇】
谓只求自己解脱的人,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德行,犹如坠落在深坑之中。
(术语)固执于解脱而不能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譬如堕于深坑也。大集经十三不可说菩萨品曰:「善男子!譬如有人坠堕深坑,是人不能自利利他,声闻缘觉亦复如是。堕解脱坑,不能自利及以利他。」
【佛学常见辞汇】
谓只求自己解脱的人,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德行,犹如坠落在深坑之中。
解脱知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分法身之第五。
【佛学常见辞汇】
自己知道已经获得解脱的智慧,也就是观照常明通达无碍的后得智。
(术语)五分法身之第五。
【佛学常见辞汇】
自己知道已经获得解脱的智慧,也就是观照常明通达无碍的后得智。
解脱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列迦叶毗部别解脱戒之本条者。【又】一切戒经之通名。智度论二曰:「解脱戒经,即是大师。」
(经名)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列迦叶毗部别解脱戒之本条者。【又】一切戒经之通名。智度论二曰:「解脱戒经,即是大师。」
解脱道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二卷,优波底沙罗汉造,萧梁僧伽婆罗译。有十二品。说出离解脱之要道者。作者为巴利佛教传灯祖之一人。此书为由巴利语译者。佛音之净道论先驱也。体裁亦同。
(书名)十二卷,优波底沙罗汉造,萧梁僧伽婆罗译。有十二品。说出离解脱之要道者。作者为巴利佛教传灯祖之一人。此书为由巴利语译者。佛音之净道论先驱也。体裁亦同。
解脱幢相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袈裟之异名。袈裟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于此起恶心,定堕无间狱。」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相,谓不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相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相。」
【佛学常见辞汇】
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而且其条相与佛塔之幢相似。
(衣服)袈裟之异名。袈裟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于此起恶心,定堕无间狱。」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相,谓不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相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相。」
【佛学常见辞汇】
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而且其条相与佛塔之幢相似。
解脱知见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脱知见为如来法身之一分,故曰身。
【三藏法数】
知以智知,见以眼见,谓二乘因此智眼于一切法知觉照了,当体即空,悉皆如幻,得證此身,故名解脱知见身。
(术语)解脱知见为如来法身之一分,故曰身。
【三藏法数】
知以智知,见以眼见,谓二乘因此智眼于一切法知觉照了,当体即空,悉皆如幻,得證此身,故名解脱知见身。
解脱戒本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解脱戒经之具名。
(经名)解脱戒经之具名。
解脱清净法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法身所居之大涅槃界也。圆觉经曰:「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證大圆觉妙庄严域。」
(术语)谓法身所居之大涅槃界也。圆觉经曰:「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證大圆觉妙庄严域。」
解结次第
【佛学大辞典】
(杂语)楞严经摄论曰:「六结不同,一巾所造,第一第六,不成杂乱,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诸结若存,是非蜂起,此结非彼,彼结非此,若结解除,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解结时,云何同除?绾由次第,解亦次第,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见图。
(杂语)楞严经摄论曰:「六结不同,一巾所造,第一第六,不成杂乱,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诸结若存,是非蜂起,此结非彼,彼结非此,若结解除,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解结时,云何同除?绾由次第,解亦次第,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见图。
解深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卷,唐玄奘译。此为法相宗所依之本经,有前后总别四译。第一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一卷,名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又一卷,名相续解脱如来所随顺处了义经。二者对于唐译为地波罗蜜品第七与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之二品。二元魏菩提留支译,五卷,名深密解脱经。与唐译对分胜义谛相品第二之一品,而作四品。第三梁真谛译。一卷,名佛说解节经。虽有四品。而即唐译之胜义谛相品一品。第四唐译既解深密经也。唯识演秘三末曰:「此经梵本名曰珊地涅暮折那Sandhinirmocana,涅暮折那,此翻名解。珊地之声含于三义:一诸物相续,二骨节相连,三深密之义。西方土俗呼三种并名珊地。(中略)前后译人各取一义以立经题,皆不相违。然据经旨,解深密名理为胜矣。」一经有八品,解说阿赖耶识深密者。见阅藏知津六。
(经名)五卷,唐玄奘译。此为法相宗所依之本经,有前后总别四译。第一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一卷,名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又一卷,名相续解脱如来所随顺处了义经。二者对于唐译为地波罗蜜品第七与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之二品。二元魏菩提留支译,五卷,名深密解脱经。与唐译对分胜义谛相品第二之一品,而作四品。第三梁真谛译。一卷,名佛说解节经。虽有四品。而即唐译之胜义谛相品一品。第四唐译既解深密经也。唯识演秘三末曰:「此经梵本名曰珊地涅暮折那Sandhinirmocana,涅暮折那,此翻名解。珊地之声含于三义:一诸物相续,二骨节相连,三深密之义。西方土俗呼三种并名珊地。(中略)前后译人各取一义以立经题,皆不相违。然据经旨,解深密名理为胜矣。」一经有八品,解说阿赖耶识深密者。见阅藏知津六。
解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与惑也。解为智,惑为烦恼,相反之法。止观八上曰:「若遮障重当修助道,即解惑相持,便应索援。」
【佛学常见辞汇】
解与惑。解是智;惑是烦恼。
(术语)解与惑也。解为智,惑为烦恼,相反之法。止观八上曰:「若遮障重当修助道,即解惑相持,便应索援。」
【佛学常见辞汇】
解与惑。解是智;惑是烦恼。
解境十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以真实之智解见法界时,立为万有无非皆佛,分之为十种: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
(术语)华严宗以真实之智解见法界时,立为万有无非皆佛,分之为十种: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
解满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满成佛之一。(参见:四满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四满成佛之一。(参见:四满成佛)
【三藏法数】
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术语)四满成佛之一。(参见:四满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四满成佛之一。(参见:四满成佛)
【三藏法数】
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解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解节经。一卷,梁真谛译。与解深密经中之胜义谛相品同本。
(经名)佛说解节经。一卷,梁真谛译。与解深密经中之胜义谛相品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