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7,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自解佛乘
托事显法生解门
行解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戒定慧解脱知见
别解别行
别解脱戒
别解脱经
别解律义
别解脱律仪
空解
空解脱门
孤调解脱
佛类词典(续上)
有解自解佛乘
托事显法生解门
行解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戒定慧解脱知见
别解别行
别解脱戒
别解脱经
别解律义
别解脱律仪
空解
空解脱门
孤调解脱
有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空解之语。诸法有而非无之见解也。止观十下曰:「作此有解。」
(术语)对于空解之语。诸法有而非无之见解也。止观十下曰:「作此有解。」
自解佛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大师七德之一。(参见:智顗)
(术语)天台大师七德之一。(参见:智顗)
智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遍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禅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逐,今复来也。即示以普贤道场法,说法华四安乐行。师日夜自励,经二七日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而入定,照了法华。思叹曰:非汝不證,非我不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功德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师千群万众亦不能穷汝辩,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陈光大元年同法喜等二十七人初至陈都金陵,时年三十。大建元年仪同三司沈君理请居瓦官寺,讲法华,乃一夏九月谈经玄义。止瓦官前后八载,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陈大建七年秋九月始入天台安居佛陇。九年二月帝诏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遂创伽蓝,十年五月左仆射徐陵奏于朝,赐修禅寺之号。陈少主数数遣使请师于金陵,师出,止于金陵灵超寺,讲释论及仁王般若于太极殿,后移光宅寺。金陵既败,师往憩于庐山,隋开皇十一年晋王镇建康(即金陵),遣使奉迎,师曰:我与晋王有宿缘,直赴之。此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斋受菩萨戒,师谓王曰:大王纡遵圣戒,可名总持。王赞师曰: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十二年师至荆州,为报地恩于当阳县玉泉山建立精舍,赐额云一音,重改玉泉。十三年夏四月于玉泉寺说法华玄义,十四年夏四月又说摩诃止观,晋王入朝,师亦辞归天台。十七年冬十月,晋王归藩,遣使入山奉迎,师随使出山,至石城,乃有疾。曰:石城是天台西门,大佛是当来灵场,处所既好,宜最后用心。右胁西向卧,专称弥陀般若观音,又唱法华无量寿二经,为最后闻思。弟子智朗请曰:不审师何位,此处没,将生何处?师曰:不领吾众,必得六根净(十信位即相似即),为他损己,是五品位,汝何问生,吾诸师友观音侍从,皆来迎我。诫维那曰: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则增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时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也,寿六十。见智者大师别传,唐高僧传十七。谧法空宝觉灵慧尊者,世称天台大师,称其宗为天台宗。
【佛学常见辞汇】
智者大师。他在天台山创立天台宗,世称天台大师。
(人名)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遍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禅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逐,今复来也。即示以普贤道场法,说法华四安乐行。师日夜自励,经二七日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而入定,照了法华。思叹曰:非汝不證,非我不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功德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师千群万众亦不能穷汝辩,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陈光大元年同法喜等二十七人初至陈都金陵,时年三十。大建元年仪同三司沈君理请居瓦官寺,讲法华,乃一夏九月谈经玄义。止瓦官前后八载,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陈大建七年秋九月始入天台安居佛陇。九年二月帝诏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遂创伽蓝,十年五月左仆射徐陵奏于朝,赐修禅寺之号。陈少主数数遣使请师于金陵,师出,止于金陵灵超寺,讲释论及仁王般若于太极殿,后移光宅寺。金陵既败,师往憩于庐山,隋开皇十一年晋王镇建康(即金陵),遣使奉迎,师曰:我与晋王有宿缘,直赴之。此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斋受菩萨戒,师谓王曰:大王纡遵圣戒,可名总持。王赞师曰: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十二年师至荆州,为报地恩于当阳县玉泉山建立精舍,赐额云一音,重改玉泉。十三年夏四月于玉泉寺说法华玄义,十四年夏四月又说摩诃止观,晋王入朝,师亦辞归天台。十七年冬十月,晋王归藩,遣使入山奉迎,师随使出山,至石城,乃有疾。曰:石城是天台西门,大佛是当来灵场,处所既好,宜最后用心。右胁西向卧,专称弥陀般若观音,又唱法华无量寿二经,为最后闻思。弟子智朗请曰:不审师何位,此处没,将生何处?师曰:不领吾众,必得六根净(十信位即相似即),为他损己,是五品位,汝何问生,吾诸师友观音侍从,皆来迎我。诫维那曰: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则增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时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也,寿六十。见智者大师别传,唐高僧传十七。谧法空宝觉灵慧尊者,世称天台大师,称其宗为天台宗。
【佛学常见辞汇】
智者大师。他在天台山创立天台宗,世称天台大师。
托事显法生解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一。同于天台宗之托事观。托于浅近事相而显深妙法理之法门也。密教事相门之标帜,全属于此门。(参见:玄门)
(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一。同于天台宗之托事观。托于浅近事相而显深妙法理之法门也。密教事相门之标帜,全属于此门。(参见:玄门)
行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识游行所对之境而解了之也。俱舍光记一之馀曰:「言行解者,唯是心等作用差别。(中略)作用名行解,影像名行相。」【又】修行与知解。释氏要览下曰:「宗鉴录云:禅僧行解有十。」
【佛学常见辞汇】
修行和知解。
(术语)心识游行所对之境而解了之也。俱舍光记一之馀曰:「言行解者,唯是心等作用差别。(中略)作用名行解,影像名行相。」【又】修行与知解。释氏要览下曰:「宗鉴录云:禅僧行解有十。」
【佛学常见辞汇】
修行和知解。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十号也。(参见:十号)
(术语)佛之十号也。(参见:十号)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戒定慧三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系缚,即涅槃之事。解脱知见者,认已解脱之智慧也。是前三者为修因,后二者结果也。于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以此五种之法为佛之身体,故云法身。三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见大乘义章二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戒者防身之恶,定者使心不乱,慧者破妄證真,解脱者离诸系缚而證涅槃,解脱知见者即涅槃所起之智慧。前三为修因,后二为结果。
(术语)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戒定慧三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系缚,即涅槃之事。解脱知见者,认已解脱之智慧也。是前三者为修因,后二者结果也。于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以此五种之法为佛之身体,故云法身。三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见大乘义章二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戒者防身之恶,定者使心不乱,慧者破妄證真,解脱者离诸系缚而證涅槃,解脱知见者即涅槃所起之智慧。前三为修因,后二为结果。
戒定慧解脱知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脱与解脱知见二者合而云解脱知见。
(术语)解脱与解脱知见二者合而云解脱知见。
别解别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我别见解,与我异行法也。如圣道净土二门相对。观经散善义曰:「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
(术语)与我别见解,与我异行法也。如圣道净土二门相对。观经散善义曰:「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
别解脱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别解脱律仪。三种戒之一。依受戒之作法,受五戒乃至具足戒,身口恶业别别解脱之戒法也。义林章三末曰:「别别防非名之为别,(中略)戒即解脱,解脱恶故。(中略)别解脱者是戒别名。」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别解脱律仪,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恶业,别别解脱,故名别解脱,因合于律仪,故又名别解脱律仪。
(术语)又曰别解脱律仪。三种戒之一。依受戒之作法,受五戒乃至具足戒,身口恶业别别解脱之戒法也。义林章三末曰:「别别防非名之为别,(中略)戒即解脱,解脱恶故。(中略)别解脱者是戒别名。」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别解脱律仪,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恶业,别别解脱,故名别解脱,因合于律仪,故又名别解脱律仪。
别解脱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戒本也。以戒本中说别解脱律仪故也。
(术语)戒本也。以戒本中说别解脱律仪故也。
别解律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解脱律仪之略。
(术语)别解脱律仪之略。
别解脱律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别解脱戒同。俱舍论十四曰:「别解脱律仪,由他教等得。」
【佛学常见辞汇】
与别解脱戒同。
(术语)与别解脱戒同。俱舍论十四曰:「别解脱律仪,由他教等得。」
【佛学常见辞汇】
与别解脱戒同。
空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著于空理之知解。即空见也。止观五下曰:「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同十上曰:「或作幻本无实,无实故空,空解明利。」
(术语)著于空理之知解。即空见也。止观五下曰:「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同十上曰:「或作幻本无实,无实故空,空解明利。」
空解脱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解脱门之一。观一切法,由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来空,无作者,无受者。如此通达者,能入涅槃解脱之城,故谓之为解脱之门。智度论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为门,名解脱门。故龙树言:行此三法,能入涅槃解脱果,故名解脱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三解脱门之一。(参见:三解脱门)
【三藏法数】
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门。(我者,众生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我。我所者,众生妄执五阴之身及男女、资生等物,皆名我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术语)三解脱门之一。观一切法,由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来空,无作者,无受者。如此通达者,能入涅槃解脱之城,故谓之为解脱之门。智度论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为门,名解脱门。故龙树言:行此三法,能入涅槃解脱果,故名解脱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三解脱门之一。(参见:三解脱门)
【三藏法数】
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门。(我者,众生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我。我所者,众生妄执五阴之身及男女、资生等物,皆名我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孤调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孤调)。
(术语)(参见:孤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