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7,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不思议解脱
不思议解脱经
不时解脱
不动解脱
六解一亡
心作解脱
心解脱
四阿含暮抄解
四无碍解
正解
世间解
生死解脱
禾山解打鼓
有为解脱
佛类词典(续上)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思议解脱
不思议解脱经
不时解脱
不动解脱
六解一亡
心作解脱
心解脱
四阿含暮抄解
四无碍解
正解
世间解
生死解脱
禾山解打鼓
有为解脱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脱者三昧之异名也,三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于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系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注一云:「什曰:解脱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议。」
(术语)解脱者三昧之异名也,三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于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系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注一云:「什曰:解脱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议。」
不思议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经,维摩经所明之法门也,(参见: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术语)华严经,维摩经所明之法门也,(参见: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思议解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华严经之异名,又维摩经之异名。(参见:不可思议解脱经)
(经名)华严经之异名,又维摩经之异名。(参见:不可思议解脱经)
不时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罗汉之一。阿罗汉之根性愚钝,而待好时好缘解脱烦恼者,谓之时解脱;根性锐利,不必待好时好缘,随意入定解脱烦恼者,谓之不时解脱。六种罗汉中前五者为时解脱,后一者为不时解脱。俱舍颂疏二十五曰:「后不动种性名不时解脱,谓是利根以不待时,便能入定,入心心解脱故。」
【三藏法数】
谓前法行利根之人,能于一切时中,进修善业,不待时节,及以缘具,而入于道,故名不时解脱。
(术语)二种罗汉之一。阿罗汉之根性愚钝,而待好时好缘解脱烦恼者,谓之时解脱;根性锐利,不必待好时好缘,随意入定解脱烦恼者,谓之不时解脱。六种罗汉中前五者为时解脱,后一者为不时解脱。俱舍颂疏二十五曰:「后不动种性名不时解脱,谓是利根以不待时,便能入定,入心心解脱故。」
【三藏法数】
谓前法行利根之人,能于一切时中,进修善业,不待时节,及以缘具,而入于道,故名不时解脱。
不动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时爱心解脱之对。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之称。不退动于烦恼,解脱烦恼之系缚,故名。
(术语)时爱心解脱之对。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之称。不退动于烦恼,解脱烦恼之系缚,故名。
六解一亡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一巾喻涅槃,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槃,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槃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譬喻)以一巾喻涅槃,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槃,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槃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心作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十一。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十一。
心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慧解脱。无学之一。(参见:无学)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慧解脱,无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因此心离于贪爱之缚,而得解脱,故名心解脱。
(术语)又曰慧解脱。无学之一。(参见:无学)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慧解脱,无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因此心离于贪爱之缚,而得解脱,故名心解脱。
四阿含暮抄解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婆素跋陀阿罗汉撰,苻秦鸠摩罗佛提译。为四阿含经之抄解。文甚难读。
(经名)二卷,婆素跋陀阿罗汉撰,苻秦鸠摩罗佛提译。为四阿含经之抄解。文甚难读。
四无碍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是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故约于意业而谓为解,谓为智,约于口业而谓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诠之教法名为法,于教法无滞,名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诠之义理而无滞,名为义无碍。三辞无碍,又云词无碍。于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又云辩说无碍。以前三种之智为众生乐说自在,名为乐说无碍。又契于正理起无滞之言说,名为辩无碍。无滞之言说即辩也。智度论二十五曰:「四无碍智者:义无碍智,法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涅槃经十七曰:「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仁王经下曰:「得无碍解,法义词辩,演说正法。」俱舍论二十七曰:「无碍解总说有四:一法无碍解,二义无碍解,三词无碍解,四辩无碍解。」法华玄赞二曰:「四辩者,即四无碍解。」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无碍智)
(术语)又云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是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故约于意业而谓为解,谓为智,约于口业而谓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诠之教法名为法,于教法无滞,名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诠之义理而无滞,名为义无碍。三辞无碍,又云词无碍。于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又云辩说无碍。以前三种之智为众生乐说自在,名为乐说无碍。又契于正理起无滞之言说,名为辩无碍。无滞之言说即辩也。智度论二十五曰:「四无碍智者:义无碍智,法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涅槃经十七曰:「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仁王经下曰:「得无碍解,法义词辩,演说正法。」俱舍论二十七曰:「无碍解总说有四:一法无碍解,二义无碍解,三词无碍解,四辩无碍解。」法华玄赞二曰:「四辩者,即四无碍解。」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无碍智)
正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觉之略名也。正悟解法性也。唯识论一曰:「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同述记一本曰:「言正解者,正觉异号。」
(术语)正觉之略名也。正悟解法性也。唯识论一曰:「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同述记一本曰:「言正解者,正觉异号。」
世间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十号之一。梵语曰路迦惫Lokavid,或译知世间。又译世间解。知世间有情非情之事也。智度论二曰:「路迦惫,路迦秦言世,惫名知,是名知世间。知二种世间:一众生,二非众生。」净影大经疏曰:「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号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情状,故号为世间解。
(术语)佛十号之一。梵语曰路迦惫Lokavid,或译知世间。又译世间解。知世间有情非情之事也。智度论二曰:「路迦惫,路迦秦言世,惫名知,是名知世间。知二种世间:一众生,二非众生。」净影大经疏曰:「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号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情状,故号为世间解。
生死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离生死而入于涅槃也。
(术语)出离生死而入于涅槃也。
禾山解打鼓
【佛学大辞典】
(故事)禾山一日,引僧肇宝藏论之语垂示曰:「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过此二者,是为真过。」僧出问如何是真过:「山云解打鼓。」又问如何是真谛。山:「解打鼓。」又问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解打鼓。」又问向上之人来时如何接。山:「解打鼓。」此为禾山之四打鼓。见碧岩四十四则,会元六。
(故事)禾山一日,引僧肇宝藏论之语垂示曰:「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过此二者,是为真过。」僧出问如何是真过:「山云解打鼓。」又问如何是真谛。山:「解打鼓。」又问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解打鼓。」又问向上之人来时如何接。山:「解打鼓。」此为禾山之四打鼓。见碧岩四十四则,会元六。
有为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无为解脱而言。又名无学支。即无学之胜解也。胜解为大地法之心所,故为有为,有为法之胜解起于无学之果体,故云有为解脱。见毗婆沙论二十八,俱舍论二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对于无为解脱而言,又名无学支,即无学的胜解,胜解是大地法的心所,故是有为,有为法的胜解起于无学之果体,故云有为解脱。
【三藏法数】
谓有作之戒,依师作法而受,如法而持,则能防非止恶,离诸惑业之缚,故名有为解脱。
(术语)对于无为解脱而言。又名无学支。即无学之胜解也。胜解为大地法之心所,故为有为,有为法之胜解起于无学之果体,故云有为解脱。见毗婆沙论二十八,俱舍论二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对于无为解脱而言,又名无学支,即无学的胜解,胜解是大地法的心所,故是有为,有为法的胜解起于无学之果体,故云有为解脱。
【三藏法数】
谓有作之戒,依师作法而受,如法而持,则能防非止恶,离诸惑业之缚,故名有为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