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25,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久成正觉
圆觉经五性差别
五觉
不死觉
不取正觉愿
不觉
不觉现行位
四觉
正遍觉
正等觉
正等正觉
正等觉无所畏
正尽觉
正觉
佛类词典(续上)
大觉金仙久成正觉
圆觉经五性差别
五觉
不死觉
不取正觉愿
不觉
不觉现行位
四觉
正遍觉
正等觉
正等正觉
正等觉无所畏
正尽觉
正觉
大觉金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宋徽宗诏改之佛号也。宋史徽宗纪曰:「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馀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术语)宋徽宗诏改之佛号也。宋史徽宗纪曰:「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馀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久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久远之昔既开正觉之果之佛体也。依法华经寿量品之意,则始于释迦如来。而文殊观音等大菩萨皆由久成古佛之垂迹也。辅行六曰:「遍寻法华以前诸教,实无二乘作佛之文明如来久成之说,故知并由带方便故。」
(术语)谓久远之昔既开正觉之果之佛体也。依法华经寿量品之意,则始于释迦如来。而文殊观音等大菩萨皆由久成古佛之垂迹也。辅行六曰:「遍寻法华以前诸教,实无二乘作佛之文明如来久成之说,故知并由带方便故。」
圆觉经五性差别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经中依一切众生断理事二障之浅深迟速而差别五性:一、凡夫性,凡夫散善之人,未断一毫之惑之人。二、二乘性,声闻缘觉之二乘,但除事障(见思二惑),而未断理障(尘砂无明)之人。三、菩萨性,渐断二障而證大圆觉之人。四、不定性(是圭峰之说,文说顿渐二性),又曰顿超如来性(是凤潭之说,就顿觉之人而言)。五、外道性,信外道邪说而未知佛之正道之人也。此五性亦得成佛,与法相所立之五性,不啻天渊。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
(名数)经中依一切众生断理事二障之浅深迟速而差别五性:一、凡夫性,凡夫散善之人,未断一毫之惑之人。二、二乘性,声闻缘觉之二乘,但除事障(见思二惑),而未断理障(尘砂无明)之人。三、菩萨性,渐断二障而證大圆觉之人。四、不定性(是圭峰之说,文说顿渐二性),又曰顿超如来性(是凤潭之说,就顿觉之人而言)。五、外道性,信外道邪说而未知佛之正道之人也。此五性亦得成佛,与法相所立之五性,不啻天渊。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
五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本觉,本有常住之觉体也。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也。三、相似觉。于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也。四、随分觉,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位,而分分得真正之始觉也。五、究竟觉,于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也。见起信论,三藏法数二十。【又】五觉者,众生觉,声闻觉,二乘觉,菩萨觉,佛觉。
【佛学常见辞汇】
本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本觉是本有常住之觉;始觉是依修行之功而显出本觉;相似觉是菩萨于十信位时所得类似始觉的觉;随分觉是菩萨于十往十行十回向等位时所分分得真正的始觉;究竟觉是菩萨于妙觉位时,成就究竟至极的始觉,这时已经和本觉相一致了。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之不为下,生佛不二也。)
〔二、始觉〕,始觉者,谓本觉心源之体,从真起妄,而成不觉;若能返妄归真,本觉体显,说名始觉。
〔三、相似觉〕,谓十信位人,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无明之惑将破,本觉之体将显;虽未真證,而似于真,是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舍粗分别执著相者,谓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不分别好恶,不起贪瞋等执著之相也。)
〔四、随分觉〕,谓初住菩萨,乃至等觉位中,各破一品无明之惑,随觉一分法性之理,觉道未圆,是名随分觉。
〔五、究竟觉〕,谓妙觉、佛,菩萨地尽,满足方便,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性即常住,是名究竟觉。(觉心初起者,谓觉知第八识心初起无明之妄惑也。心无初相者,至此究竟位中,达法性之底,穷无明之源,离念寂静,则心无初动之相也。得见心性者,妄既穷源,则见本觉真心之性矣。心即常住者,心源既极,了无起灭,湛然常住也。)
(名数)一、本觉,本有常住之觉体也。二、始觉,依修行之功,而显本觉之体也。三、相似觉。于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之始觉也。四、随分觉,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位,而分分得真正之始觉也。五、究竟觉,于妙觉之位,成究竟至极之始觉,遂与本觉一致也。见起信论,三藏法数二十。【又】五觉者,众生觉,声闻觉,二乘觉,菩萨觉,佛觉。
【佛学常见辞汇】
本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本觉是本有常住之觉;始觉是依修行之功而显出本觉;相似觉是菩萨于十信位时所得类似始觉的觉;随分觉是菩萨于十往十行十回向等位时所分分得真正的始觉;究竟觉是菩萨于妙觉位时,成就究竟至极的始觉,这时已经和本觉相一致了。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之不为下,生佛不二也。)
〔二、始觉〕,始觉者,谓本觉心源之体,从真起妄,而成不觉;若能返妄归真,本觉体显,说名始觉。
〔三、相似觉〕,谓十信位人,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无明之惑将破,本觉之体将显;虽未真證,而似于真,是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舍粗分别执著相者,谓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不分别好恶,不起贪瞋等执著之相也。)
〔四、随分觉〕,谓初住菩萨,乃至等觉位中,各破一品无明之惑,随觉一分法性之理,觉道未圆,是名随分觉。
〔五、究竟觉〕,谓妙觉、佛,菩萨地尽,满足方便,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性即常住,是名究竟觉。(觉心初起者,谓觉知第八识心初起无明之妄惑也。心无初相者,至此究竟位中,达法性之底,穷无明之源,离念寂静,则心无初动之相也。得见心性者,妄既穷源,则见本觉真心之性矣。心即常住者,心源既极,了无起灭,湛然常住也。)
不死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觉之一。因多财荣华而常念不死之恶觉也。
【三藏法数】
谓因多财资养,常念不死,故名不死觉。
(术语)八觉之一。因多财荣华而常念不死之恶觉也。
【三藏法数】
谓因多财资养,常念不死,故名不死觉。
不取正觉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而一一之愿以此愿若不成就我不取正觉(即不成佛)之誓言而结之。其第一愿曰:「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乃至第四十八愿之结句皆然也。依此而谓之不取正觉之誓愿。
(术语)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而一一之愿以此愿若不成就我不取正觉(即不成佛)之誓言而结之。其第一愿曰:「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乃至第四十八愿之结句皆然也。依此而谓之不取正觉之誓愿。
不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自己心性之平等觉悟,名曰不觉。一切之凡夫地是也。为不觉故造业,受生死之果也。起信论曰:「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佛学次第统编】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以有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
(术语)一切众生,自己心性之平等觉悟,名曰不觉。一切之凡夫地是也。为不觉故造业,受生死之果也。起信论曰:「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佛学次第统编】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以有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
不觉现行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地中之前二地也。此位虽为圣者之位,然仍自然任运而起烦恼,故有此名。
(术语)十地中之前二地也。此位虽为圣者之位,然仍自然任运而起烦恼,故有此名。
四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本觉,一切众生之自性清净心,本来离妄念,有照明之德,是名本觉。二相似觉,既觉知见思之惑而断之,得类似之觉悟,是乃始觉之初,尚馀无明之细惑,未得真觉,故名相似觉,谓与真觉类似也。是别教之三贤位圆教之十信位。三随分觉,分分断无明,分分得真觉,是别教之十地,圆教之十住已上也。四究竟觉,既断尽根本无明,得究竟之真觉,即如来地也。见起信论。
【佛学常见辞汇】
本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本觉是众生本来具足的觉悟;相似觉是始觉之初发类似真觉的觉悟,在别教是三贤位,在圆教是十信位;随分觉是随断一分无明而随得一分的觉悟,在别教是十地,在圆教是十住以上;究竟觉是至极究竟的真觉,也就是如来至高无上的觉悟。
(名数)一本觉,一切众生之自性清净心,本来离妄念,有照明之德,是名本觉。二相似觉,既觉知见思之惑而断之,得类似之觉悟,是乃始觉之初,尚馀无明之细惑,未得真觉,故名相似觉,谓与真觉类似也。是别教之三贤位圆教之十信位。三随分觉,分分断无明,分分得真觉,是别教之十地,圆教之十住已上也。四究竟觉,既断尽根本无明,得究竟之真觉,即如来地也。见起信论。
【佛学常见辞汇】
本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本觉是众生本来具足的觉悟;相似觉是始觉之初发类似真觉的觉悟,在别教是三贤位,在圆教是十信位;随分觉是随断一分无明而随得一分的觉悟,在别教是十地,在圆教是十住以上;究竟觉是至极究竟的真觉,也就是如来至高无上的觉悟。
正遍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三藐三佛陀Samyak-sam%buddha译言正遍觉。佛十号之一也。名义集一曰:「三藐三佛陀,什师言正遍觉也。言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普遍的觉悟,与正遍智同义。
(术语)梵语三藐三佛陀Samyak-sam%buddha译言正遍觉。佛十号之一也。名义集一曰:「三藐三佛陀,什师言正遍觉也。言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普遍的觉悟,与正遍智同义。
正等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诸佛无上之正智而曰正等觉。觉者觉知诸法之智也。其智无邪曰正,无偏曰等。七佛经曰:「毗婆尸佛应正等觉。」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术语)称诸佛无上之正智而曰正等觉。觉者觉知诸法之智也。其智无邪曰正,无偏曰等。七佛经曰:「毗婆尸佛应正等觉。」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正等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藐三菩提,新译为正等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三藐三菩提,华译为正等正觉,即真正平等的觉悟的意思。
(术语)三藐三菩提,新译为正等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三藐三菩提,华译为正等正觉,即真正平等的觉悟的意思。
正等觉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所畏之一。
(术语)四无所畏之一。
正尽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之正等觉,旧曰正尽觉。等者就所證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中阿含经五十九曰:「如来无所著正尽觉。」
(术语)新译之正等觉,旧曰正尽觉。等者就所證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中阿含经五十九曰:「如来无所著正尽觉。」
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三菩提Sambodhi,此译正觉。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證语。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菩提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1。真正的觉悟。2。成佛叫做正觉。
(术语)梵语三菩提Sambodhi,此译正觉。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證语。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菩提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1。真正的觉悟。2。成佛叫做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