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里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觉之一。
【三藏法数】
谓常忆念亲戚乡里,故名亲里觉。
(术语)八觉之一。
【三藏法数】
谓常忆念亲戚乡里,故名亲里觉。
声闻缘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与缘觉之二乘也。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和缘觉乘。
(术语)声闻与缘觉之二乘也。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和缘觉乘。
攀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散乱之心,于外境攀缘觉知也。止观五曰:「攀觉流动,皆从妄生。如旋火轮,辍手则息。洪波鼓怒,风静则澄净。」
(术语)散乱之心,于外境攀缘觉知也。止观五曰:「攀觉流动,皆从妄生。如旋火轮,辍手则息。洪波鼓怒,风静则澄净。」
證觉
【佛学大辞典】
(杂语)證得佛道,觉悟真理也。
【佛学常见辞汇】
證是證得妙道,觉是觉悟真理。
(杂语)證得佛道,觉悟真理也。
【佛学常见辞汇】
證是證得妙道,觉是觉悟真理。
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菩提Bodhi,旧译曰道,新翻曰觉。觉有觉察觉悟之两义。觉察者察知恶事也。觉悟者开悟真理也。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觉悟觉,对其智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翻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俱舍论以尽智无生地之二为觉体,唯识以大圆镜智等四智为觉体,智度论以一切种智等三智为觉体,密教以法界体性智等五智为觉体。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叫做菩提,是觉察或觉悟的意思。在事障上,一切烦恼,伺隙侵人,惟至圣能随缘省察,不为所困,是觉察义;在理障上,凡夫痴迷,颠倒执著,惟至圣能朗然彻悟,烛照无遗,是觉悟义。
【佛学次第统编】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一、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
二、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
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
四、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五、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六、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名相似觉。
七、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
八、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而实无有始觉之义,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术语)梵语菩提Bodhi,旧译曰道,新翻曰觉。觉有觉察觉悟之两义。觉察者察知恶事也。觉悟者开悟真理也。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觉悟觉,对其智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翻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俱舍论以尽智无生地之二为觉体,唯识以大圆镜智等四智为觉体,智度论以一切种智等三智为觉体,密教以法界体性智等五智为觉体。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叫做菩提,是觉察或觉悟的意思。在事障上,一切烦恼,伺隙侵人,惟至圣能随缘省察,不为所困,是觉察义;在理障上,凡夫痴迷,颠倒执著,惟至圣能朗然彻悟,烛照无遗,是觉悟义。
【佛学次第统编】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一、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
二、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
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
四、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五、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六、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名相似觉。
七、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
八、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而实无有始觉之义,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觉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觉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术语)觉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觉了法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金刚心)
(术语)(参见:十金刚心)
觉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觉悟真记之人。佛祖统纪四十二曰:「唐穆宗南山律师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仰,天人奉侍。」
(术语)觉悟真记之人。佛祖统纪四十二曰:「唐穆宗南山律师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仰,天人奉侍。」
觉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佛之妙觉于山也。性灵集七曰:「觉山妙果,不可不仰。」
(譬喻)譬佛之妙觉于山也。性灵集七曰:「觉山妙果,不可不仰。」
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觉之妙心。一心之灵性,本来离迷妄,故云觉。全之即称佛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化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佛学常见辞汇】
本觉的妙心,亦即觉悟不迷的心。
(术语)本觉之妙心。一心之灵性,本来离迷妄,故云觉。全之即称佛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化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佛学常见辞汇】
本觉的妙心,亦即觉悟不迷的心。
觉心不生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弘法十住心论所立,十住心之第七,觉知自心本来不生也。是说三论宗之意,不生者举彼宗所说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八不中之第一不而略他之七不者,即觉一心不生乃至不常之道理而离一切戏论妄想之住心也。住于此位之行者心相,即当于三论宗。大日经住心品说:「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此具略语也。秘藏宝钥上曰:「不生觉心,独空虑绝。则一心寂静,不二无相。」
(术语)日本弘法十住心论所立,十住心之第七,觉知自心本来不生也。是说三论宗之意,不生者举彼宗所说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八不中之第一不而略他之七不者,即觉一心不生乃至不常之道理而离一切戏论妄想之住心也。住于此位之行者心相,即当于三论宗。大日经住心品说:「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此具略语也。秘藏宝钥上曰:「不生觉心,独空虑绝。则一心寂静,不二无相。」
觉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于觉得自在,故云觉王。万善同归集六曰:「同蹑先圣之遗踪,共禀觉王之慈敕。」往生十因曰:「觉王一发,妄军悉退。」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尊称,因佛是觉悟最彻底的人。
(术语)佛于觉得自在,故云觉王。万善同归集六曰:「同蹑先圣之遗踪,共禀觉王之慈敕。」往生十因曰:「觉王一发,妄军悉退。」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尊称,因佛是觉悟最彻底的人。
觉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菩提分,新译觉分。顺于觉之支分有三十七法,名觉分,即三十七科之道品也。俱舍论二十五曰:「经说觉分有三十七: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中略)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Bodhyanga。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叫做菩提分,即顺于觉的支分,有三十七法,亦即三十七科的道品。
(术语)梵语菩提分,新译觉分。顺于觉之支分有三十七法,名觉分,即三十七科之道品也。俱舍论二十五曰:「经说觉分有三十七: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中略)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Bodhyanga。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叫做菩提分,即顺于觉的支分,有三十七法,亦即三十七科的道品。
觉天
【佛学大辞典】
(人名)Buddhadeva,婆沙四评家之一。俱舍光记二十曰:「能觉悟天,故名觉天。梵云勃陀提婆,勃陀名觉,提婆名天。旧云佛陀提婆讹也。」
(人名)Buddhadeva,婆沙四评家之一。俱舍光记二十曰:「能觉悟天,故名觉天。梵云勃陀提婆,勃陀名觉,提婆名天。旧云佛陀提婆讹也。」
觉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常住不变之日时。性灵集三曰:「觉日者也本常,妄时者也代谢。」大日经疏一曰:「即此实相之日,圆明常住,湛若虚空。」
(术语)谓常住不变之日时。性灵集三曰:「觉日者也本常,妄时者也代谢。」大日经疏一曰:「即此实相之日,圆明常住,湛若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