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9,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近视
迫视
看视
芥视
视遇
视职
前视
窃视
夜视
详视
视涤
右视
旁视
清视
观视
《國語辭典》:近视(近視)  拼音:jìn shì
1.医学上指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与视轴平行进入眼中的光线,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患者须靠近物体才能看得清楚,目前还没有完全抑止的方法,可配戴眼镜矫正。
2.比喻眼光短浅。如:「这项工程如此规划,正是患了近视图利的毛病。」
《漢語大詞典》:迫视(迫視)
逼近着;逼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有 河清 卒 牢吉 ,往来坏堰之旁,相视塞河之策,忽闻有呼其姓名者……寻呼声出葭苇间,迫视乃一大虾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又画楼臺宫室……潭潭如王宫第宅,迫视之,但纵横数十百画,如棊局而已。” 沙汀 《在祠堂里》:“她带着一种严重,但是近于滑稽的神情迫视着小兵。”
分類:逼近
《漢語大詞典》:看视(看視)
(1).察看。《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无聚会羣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南史·隐逸传上·杜栖:“每营买祭奠,身自看视,号泣不自持。”红楼梦第十四回:“﹝ 凤姐 ﹞按名一个一个叫进来看视。”
(2).目光;眼色。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察疑》:“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惶不匿,不枉不弊,观其来往,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
(3).探望;问候。红楼梦第七九回:“ 寳玉 遂致成疾,卧牀不起。 贾母 听得如此,天天亲来看视。”《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去后,老家人即将礼物交到 玉尺楼 来,不期小姐因老夫人有恙,入内看视,不在楼上。”
(4).诊视;诊断。《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 赵太医 ﹞一面看视了半日,説道:‘老夫人,此病休怪我説。’”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珍 连忙请了大夫看视,説感冒起的。”《再生缘》第二一回:“朕见药方利害,甚是耽心。却喜有益而无损,故特召卿,再为看视。”
(5).照顾;看待。《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越客 将这女子上下看罢……叫众养娘好生看视。”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七:“她只有一个希望,她只希望能有一个真能体贴她的人,能够用真心来看视她,来抚爱她。”
《漢語大詞典》:芥视(芥視)
轻视。元史·巎巎传:“奉命往覈 泉 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 明 方孝孺 《祭童伯礼》:“我伤时人,以利胜恩,珍贵錙銖,芥视天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女訶之曰:‘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视之!’”
分類:轻视
《國語辭典》:视遇(視遇)  拼音:shì yù
看待、对待。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分類:看待
《韵府拾遗 职韵》:视职(视职)
晋书山涛传尚书令卫瓘奏涛以微苦久不视职手诏频烦犹未顺旨参议以为无专节之尚违至公之义
《骈字类编》:前视(前视)
论语车中不内顾注包曰车中不内顾者前视不过衡阨傍视不过輢毂
《國語辭典》:窃视(竊視)  拼音:qiè shì
暗中偷看。《汉书。卷六八。金日磾传》:「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三国演义》第一回:「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
分類:偷看
《骈字类编》:夜视(夜视)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莫登楼 中年病多昏两眸,夜视曾不如鸺鹠。
《漢語大詞典》:详视(詳視)
详细察看。南齐书·陆澄传:“以 竟陵王 子良 得古器……以问 澄 , 澄 曰:‘北名服匿,单于以与 苏武 。’ 子良 后详视器底,有字,髣髴可识,如 澄 所言。”
分類:详细察看
《分类字锦》:视涤(视涤)
仪礼大射仪前射三日宰夫戒宰及司马射人宿视涤郑注涤谓溉器扫除射宫
分类:
《骈字类编》:右视(右视)
史记孙子传见左视下将宋史许将传凡居政地十年御史中丞朱谔取 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且谓左顾右视见利则回幡然改图初无定论 云笈七签见中空下 傅元鹰赋见左看下
《漢語大詞典》:旁视(旁視)
环视;侧视。 唐 牛僧孺 《周秦行记》:“忽车音马跡相杂,罗綺焕燿,旁视不给。”新五代史·司天考:“今以日月径度之大小,校去交之远近,以黄道之斜正,天势之昇降,度仰视、旁视之分数,则交亏得其实矣。”宋史·曹彬传:“ 彬 执礼益恭,公府讌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漢語大詞典》:清视(清視)
明视。 汉 扬雄 《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鑑莫近於斯矣。”
《漢語大詞典》:观视(觀視)
(1).观看;观察。《汉书·郊祀志下》:“ 长安 ,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太后﹞乃置织室,蚕于 濯龙 中,数往观视,以为娱乐。”《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看了一回,那轮船也就过去,看不见了。 慧生 还拿远镜左右观视。” 章炳麟 《訄书·通法》:“后王欲循理飭俗,观视四方,可无鑑是邪?”
(2).犹观瞻。《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王可从其所请,不宜自损威德,有失观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