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9,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反视
案视
藐视
等视
傲视
就视
听视
玩视
改视
验视
孰视
无视
侧视
睇视
逼视
《韵府拾遗 纸韵》:反视(反视)
刘知几赋昔董安于事赵简子虚心固节收目反视
《漢語大詞典》:案视(案視)
犹调查。新唐书·狄仁杰传:“ 仁杰 子 光远 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 宋 苏轼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顷者三司使 章惇 建言,乞榷 河北 京东 盐,朝廷遣使案视,召 周革 入覲,已有成仪矣。”
分類:调查
《國語辭典》:藐视(藐視)  拼音:miǎo shì
轻视。如:「藐视法律」、「藐视人权」。
分類:藐视轻视
《漢語大詞典》:等视(等視)
同等看待。《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若愿留中国者,悉归农牧,一切与齐民等视。”
《國語辭典》:傲视(傲視)  拼音:ào shì
轻视。唐。司空图 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护军刘重羔党类豪侈,傲视廉使,橐奸黩货,得以自专。」
《韵府拾遗 纸韵》:就视(就视)
南史阮孝绪传母病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逢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蓖
《漢語大詞典》:听视(聽視)
犹见闻。荀子·不苟:“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淮南子·原道训》:“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形而不明。”陈书·始兴王叔陵传:“ 谢大夫 晋 朝佐命,草创 江 左,斲棺露骸,事惊听视。”
分類:见闻
《漢語大詞典》:玩视(玩視)
犹忽视,轻视。《元典章·圣政二·体察》:“然访闻官吏,承积弊之后,尚有狼藉猥琐,以为当然,若不正言实事,曲为之防,人情玩视,终不能一切痛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上恐启莠民玩视之渐。”清史稿·穆宗纪一:“以 田兴恕 玩视军务,惨杀教民,遣戍 新疆 。”
分類:忽视轻视
《漢語大詞典》:改视(改視)
改变看法;另眼相看。多表示重视。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闻淫声则惊听,见艳色则改视,役聪用明,止此二事。” 明 李东阳 《华容县学重修记》:“瓦甓木石,髹采丹堊,剔朽除秽,易为坚完,焕然大新,观者改视,闻者易听,以为盛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大乱由此而息,微特 武昌 匪祸可以刻日就平,抑且政策一新,可使列强改视。”
《漢語大詞典》:验视(驗視)
检验察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华容 去州数百里,即遣马吏验视,而 刘表 果死。”新唐书·屈突通传:“若璽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三:“女曰:‘其臀有瘤。’验视无有。”
分類:检验察看
《漢語大詞典》:孰视(孰視)
注目细看。庄子·知北游:“ 光曜 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战国策·齐策一:“明日, 徐公 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 信 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人有画奏乐图, 维 ( 王维 )孰视而笑。或问其故, 维 曰:‘此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集乐工验之,一无差谬。”
分類:注目细看
《國語辭典》:无视(無視)  拼音:wú shì
蔑视。如:「他无视法令,让人心寒。」
《漢語大詞典》:侧视(側視)
(1).旁视。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慄。” 唐 柳宗元 《李赤传》:“﹝ 李赤 ﹞如厕久,其友从之,见 赤 轩厕抱瓮诡笑而侧视,势且下。”
(2).侧目而视,形容凶暴或怒恨。南齐书·海陵王纪:“朝野重足,遐邇侧视,民怨神痌,宗祧如缀。”史记·酷吏列传 唐 司马贞 述赞:“乳兽扬威,苍鹰侧视。”
《漢語大詞典》:睇视(睇視)
斜视;细看。礼记·内则:“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 郑玄 注:“睇,倾视也。”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抚斯图以睇视,久延佇以徜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裴还卿:“庭上一官人冠冕坐,睇视之,即故友 蒲阪 王秀才 也。”《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我向四周睇视了一忽儿,向他的墓碑鞠了三个躬,无言地踏着荒草走了出来。”
分類:斜视细看
《國語辭典》:逼视(逼視)  拼音:bī shì
1.逼近观看。《元史。卷六三。地理志六》:「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馀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聊斋志异。卷一二。二班》:「乃束火照榻,请客逼视。见鼻下口角有两赘瘤,皆大如碗。」
2.瞪眼直视。如:「感觉有人正在逼视自己,她不禁心慌意乱,脸红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