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段规 朝代:战国韩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韩国人。韩康子时为相。知伯请地于韩,康子欲不与,规请与之,使知伯骄。后赵、魏、韩三国合击知伯而擒之,将分其地,谏韩王取山石之地成皋,日后可取郑国。其后攻取郑国果自成皋发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善属文,能草书。规卒,年犹盛,容色美。董卓聘之,诣卓门,跪陈辞情,卓使奴拔刀围之。知不免,骂卓欲行非礼,遂被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74 【介绍】: 东汉安定朝那人,字威明。有兵略,熟知西北边郡事。冲帝、质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梁冀忿其刺己,以为下第,拜郎中。几为冀所陷害,托疾免归。后冀诛,公车征拜泰山太守,镇压叔孙无忌起事。桓帝延熹中,三公举规为中郎将,击破羌人,北边威服。遭宦官诬陷下狱,太学生三百余人为之请愿,得免还家。复拜度辽将军。党锢事起,自以西州豪杰,不能与党人同列为耻,上言自认附党。朝廷不问。后任尚书,迁护羌校尉卒。
全后汉文·卷六十一
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永和末为郡功曹上计掾。冲帝初,举贤良方正对策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延熹中,徵拜太山太守,进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还为议郎,为宦官所诬,系廷尉,论输左校,会赦。拜度辽将军,迁使匈奴中郎将,复为度辽将军。永康初,徵为尚书,复举贤良方正,迁弘农太守,再转为护羌校尉。熹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赠司农卿。有集五卷。
宋矩 朝代:前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6 【介绍】: 十六国前凉敦煌人,字处规。为宛戍都尉。后赵石虎遣将攻大夏,执之逼降。不屈,杀妻子后自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9—340 【介绍】: 东晋颍川鄢陵人,字元规。妹为明帝皇后。少有名。司马睿(元帝)辟为西曹掾。预讨华轶,封都亭侯。元帝即位拜中书郎,侍讲东宫。明帝即位,为中书监。王敦反,与诸将拒钱凤。事平,功封不受,转护军将军。明帝太宁末,与王导等辅立成帝,任中书令,专朝政。疑忌苏峻、祖约等。成帝咸和二年苏峻、祖约起兵讨亮,逼京师,亮败奔浔阳,与温峤推陶侃为盟主,讨平峻。四年,亮以苏峻之乱自责,求外镇自效,出征芜湖。郭默叛,亮与陶侃出兵杀郭默,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九年,陶侃死,迁亮为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将军,迁镇武昌,握重兵。死后,弟庾翼继任。
全晋文·卷三十六
亮字元规,峻从孙,明穆皇后兄。元帝为镇东将军,辟为西曹掾,随府转丞相参军,封都亭侯。及即位,拜中书郎,领著作、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迁中领军。明帝即位,以为中书监。王敦内逼,加右卫将军、假节、都督东征诸军事,以功封永昌县公,转护军将军。成帝即位,加给事中,徙中书令。苏峻反,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峻平,出为平西将、军假节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镇芜湖。寻代陶侃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武昌,徵为司徒,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固辞不拜。寻卒,追赠太尉,谥曰文康。有集二十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0—412 【介绍】: 东晋末彭城人,字道则。宋武帝少弟。少倜傥有大志。桓弘镇广陵,为征虏中兵参军。刘裕克京城,道规与刘毅等斩弘,收众济江,进平京邑,追击桓玄,江陵平,封华容县公,迁荆州刺史。后击破卢循、徐道覆。善刑政,有战功,官至征西大将军、豫州刺史。卒谥烈武。
八识规矩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天亲宗相撮瑜伽百卷为嗢陀蓝。护法悯迷,造成唯识论解三十颂。阐发慈氏之奥典。十师精贯,百卷洞该。类聚群分,各遵其本。玄奘大师糅玆十释,译成十卷。既使文同义异者,若出一师。然而记忆犹艰。乃造八识颂,以统其绪。谓之规矩者,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之八识,行相心所缘性量境界地诸法各有定断故也。见相宗八要中。玆将本书各家之注述列之如下。八识规矩补注二卷。明晋泰补注。○八识规矩补注證义一卷。明明昱證义。○八识规矩略说一卷。明正诲略说。○八识规矩颂解一卷。明真可述。○八识规矩通说一卷。明德清述。○八识规矩纂释一卷。明广益纂释。○八识规矩直解一卷。明智旭解。○八识规矩浅说一卷。行舟说。○八识规矩颂注一卷。行舟注。○八识规矩论义一卷。性起论释。善漳等录。
方规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法规则也。文句八曰:「示通经方规。」慈恩传八曰:「大明立破方规。」
永平清规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日本道元撰。又曰永平元禅师清规,永平大清规。诲洞家之日用仪式法者。
百丈清规
【佛学大辞典】
(书名)画唐百丈山怀海禅师之禅门规式者,称为古清规,今不传。后元百丈山德辉禅师奉敕改修之。称为敕修百丈清规,有八卷。世所传者是也。
清规
【佛学大辞典】
(书名)唐德宗元和年中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之规式,谓之清规,即百丈清规也。后称曰古清规。其后一家之祖师各应时处而制寺规,皆谓之清规。清规者,清净之仪轨也,所立之仪轨,能清净大众,故名清规,我国有备用清规,敕修清规,日用清规等。日本有大鉴清规,永平清规,莹山清规等。但百丈清规今不传。释门正统四曰:「元和九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议者恨其不遵佛制,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说规矩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于弟子而说规矩礼度也。禅林之称。
禅规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寺院所行之规则也。唐百丈山怀海初制规则而行之。称为百丈请规。
【佛学常见辞汇】
禅寺所奉行的规则。因这些规则是由唐百丈山怀海禅师所制定,所以叫做百丈清规。
丛规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丛林之规则。敕修清规,禅苑清规等,皆书丛林之规则者。
清规戒律
【俗语佛源】
佛教的实践可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戒为始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梵语Sila,译为「戒」,含有防非止恶的意义;梵语vinaya,译为「律」,律也就是「法」、「威仪」。「清规」的名称始见于唐代。《释门正统》卷四:「元和九年(814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戒律原指佛寺禅院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现用以比喻繁琐、不合理而又束缚人的成规、惯例。有时也泛指规章制度。如茅盾《夜读偶记》:「表面上看来,反对的焦点却是那些束缚写作自由的古典主义诗学的清规戒律。」(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