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箴儆
犹规戒。《国语·楚语上》:“昔 卫武公 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於国。” 韦昭 注:“箴,刺也;儆,戒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五年》:“ 仁宗皇帝 讲学之外,为图鉴古,不忘箴儆;又图写三朝事迹,欲子孙知祖宗之功烈。”
分類:规戒
《漢語大詞典》:箴诫(箴誡)
规戒的言词。亦谓规戒。《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用柔明勤俭以行其志,用图史箴诫以施其教。” 明 张居正 《书胡氏先训卷》:“称慕古昔,率中规矩,以守道居约箴诫子姓。”
《漢語大詞典》:箴阙(箴闕)
清规戒律
【俗语佛源】
佛教的实践可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戒为始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梵语Sila,译为「戒」,含有防非止恶的意义;梵语vinaya,译为「律」,律也就是「法」、「威仪」。「清规」的名称始见于唐代。《释门正统》卷四:「元和九年(814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戒律原指佛寺禅院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现用以比喻繁琐、不合理而又束缚人的成规、惯例。有时也泛指规章制度。如茅盾《夜读偶记》:「表面上看来,反对的焦点却是那些束缚写作自由的古典主义诗学的清规戒律。」(禹振声)
佛教的实践可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戒为始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梵语Sila,译为「戒」,含有防非止恶的意义;梵语vinaya,译为「律」,律也就是「法」、「威仪」。「清规」的名称始见于唐代。《释门正统》卷四:「元和九年(814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戒律原指佛寺禅院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现用以比喻繁琐、不合理而又束缚人的成规、惯例。有时也泛指规章制度。如茅盾《夜读偶记》:「表面上看来,反对的焦点却是那些束缚写作自由的古典主义诗学的清规戒律。」(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