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5,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中道第一义观
中辈观
中观
中观论
中观释论
日想观
内身观章句经
水月观音
水相观
水观
月轮观
心地观经
心观
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
佛类词典(续上)
中道妙观中道第一义观
中辈观
中观
中观论
中观释论
日想观
内身观章句经
水月观音
水相观
水观
月轮观
心地观经
心观
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
中道妙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超绝假观与空观之真实中道观法也。
(术语)谓超绝假观与空观之真实中道观法也。
中道第一义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观中,中观之德名。空假二谛,双照而离有无二边之观法也。破障中道之根本无明者。止观三曰:「二观为方便,得入中道。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名中道第一义观,此名出璎珞经。」
(术语)三观中,中观之德名。空假二谛,双照而离有无二边之观法也。破障中道之根本无明者。止观三曰:「二观为方便,得入中道。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名中道第一义观,此名出璎珞经。」
中辈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中第十五观之名。观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三种往生人之善行也。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中第十五观之名。观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三种往生人之善行也。
中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观之一。观中谛之理也。诸宗各以中观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遍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为中观,三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为中观,天台宗以观三千诸法一一绝待为中观。然天台所立之中观,有隔历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为隔历之中,圆教所说,为圆融之中。隔历之中,于空假之外,有绝待之中,乃但中也。圆融之中,为空假绝待之中,其中即不但中也。盖别教之义,原隔历空假之二者,故随于空假之外不得不隔历中道。然空假本来非为别物,空即假,假即空也,然则离此空假相待之绝待之中,亦非在相待之外。相待即绝待也,绝待即相待也,故空假中之三者为一法之异名,即假即空即中也。空之外无假,假之外无空,空假相待之外,无中之绝待,中之绝待外,无空假之相待。是为圆教至极之中观。
【佛学常见辞汇】
观想中谛之道理,为三观之一。
【三藏法数】
中即中正,绝二边对待之谓也。谓观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为中。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也。盖言空则空外无法,言假则假外无法,言中则中外无法,三皆绝待,即为圆中,是名中观。
(术语)三观之一。观中谛之理也。诸宗各以中观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遍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为中观,三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为中观,天台宗以观三千诸法一一绝待为中观。然天台所立之中观,有隔历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为隔历之中,圆教所说,为圆融之中。隔历之中,于空假之外,有绝待之中,乃但中也。圆融之中,为空假绝待之中,其中即不但中也。盖别教之义,原隔历空假之二者,故随于空假之外不得不隔历中道。然空假本来非为别物,空即假,假即空也,然则离此空假相待之绝待之中,亦非在相待之外。相待即绝待也,绝待即相待也,故空假中之三者为一法之异名,即假即空即中也。空之外无假,假之外无空,空假相待之外,无中之绝待,中之绝待外,无空假之相待。是为圆教至极之中观。
【佛学常见辞汇】
观想中谛之道理,为三观之一。
【三藏法数】
中即中正,绝二边对待之谓也。谓观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为中。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也。盖言空则空外无法,言假则假外无法,言中则中外无法,三皆绝待,即为圆中,是名中观。
中观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称曰中论,(参见:中论)
(术语)世称曰中论,(参见:中论)
中观释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乘中观释论,九卷,安慧菩萨造,赵宋惟净等译。释中观论二十七品中之前十三品者。
(书名)具名大乘中观释论,九卷,安慧菩萨造,赵宋惟净等译。释中观论二十七品中之前十三品者。
日想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一。日没向西方观想日轮之法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中略)当起正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一。日没向西方观想日轮之法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中略)当起正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内身观章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以偈颂说内身之不净观者。
(经名)一卷,失译。以偈颂说内身之不净观者。
水月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世间所绘观水中月之观音,谓之水月观音。真言曰:尾瑟多(清净)钵怚么(莲华)萨怚缚(萨埵)系多(畿)莎诃(成就)见大疏五十卷钞。
(菩萨)世间所绘观水中月之观音,谓之水月观音。真言曰:尾瑟多(清净)钵怚么(莲华)萨怚缚(萨埵)系多(畿)莎诃(成就)见大疏五十卷钞。
水相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观想极乐八功德水之相之观法也:「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中略)是为水相,名第二观。」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观想极乐八功德水之相之观法也:「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中略)是为水相,名第二观。」
水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心观想水,观法成就,则在水得自然,于身之内外,现出水,亦得随意,是为水定。楞严经曰:「月光童子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中略)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见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眄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出,尔时童子捷来我所,说如上事。我则答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去。我后出定,身质如初。」唐高僧传(法进传)曰:「法进常于寺后竹林坐水观。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著水中。进暮还寺,觉背痛。问其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家人还见如初清水,即除石子,所苦即愈。」
【三藏法数】
谓作水想,想水成已,当作冰想,既见冰已,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是名水观。(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术语)一心观想水,观法成就,则在水得自然,于身之内外,现出水,亦得随意,是为水定。楞严经曰:「月光童子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中略)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见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眄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出,尔时童子捷来我所,说如上事。我则答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去。我后出定,身质如初。」唐高僧传(法进传)曰:「法进常于寺后竹林坐水观。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著水中。进暮还寺,觉背痛。问其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家人还见如初清水,即除石子,所苦即愈。」
【三藏法数】
谓作水想,想水成已,当作冰想,既见冰已,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是名水观。(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月轮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于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于其后月十五分之明,成为十六分。此十六分即表金刚界十六大菩萨般若经所说之十六空也。故菩提心论曰:「何故以月轮为喻?满月圆明体则与菩提心相类,凡月轮有一十六分,喻瑜伽中金刚萨埵至金刚拳有十六大菩萨。(中略)摩诃般若经中,内空至无性自性空亦有十六义,一切有情于心质中有一分净性,众行皆备,其体极微妙皎然明白,乃至轮回六趣亦不变易,如月十六分之一。凡月其一分明相若当合宿际,但为日光夺其明性,所以不现。后起月初日日渐加,至十五日圆满无碍。」守护国界经九曰:「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汝今宜应当于鼻端想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中略)唵字即是毗卢遮那之真身也。」法华轨曰:「如秋月光明澄静仰在心中。」无量寿轨曰:「犹如净月仰在心中。」五字陀罗尼颂曰:「右旋布心月(布五字),如以水精珠存于明镜上。」秘藏记本曰:「念诵分限了,即结定印,观五字。是月轮观,又实相观,谓阿卑罗吽欠。先月轮安心上,轮上布五字。(中略)唯一向观月轮周遍,良久以后,月轮周遍法界。俄须忘身与月轮,专住无分别智,然后为利众生,住大悲门出观,卷缩月轮,收敛自心。」辨惑指南一曰:「言观字,则先于我身心中观径一肘量圆明之月轮,于其中观八叶白色之开敷莲花,于其莲台中观念有金色之字(若于莲华上观月轮,则于其中观阿字),如斯念念相续,而不交馀念,则妄想日退,无明渐尽,本觉心佛自然而显。」心地观经八曰:「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中略)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钢缚印,冥目观察胸中明月,作是思惟: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净明,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證道歌曰:「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术语)胎藏界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于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于其后月十五分之明,成为十六分。此十六分即表金刚界十六大菩萨般若经所说之十六空也。故菩提心论曰:「何故以月轮为喻?满月圆明体则与菩提心相类,凡月轮有一十六分,喻瑜伽中金刚萨埵至金刚拳有十六大菩萨。(中略)摩诃般若经中,内空至无性自性空亦有十六义,一切有情于心质中有一分净性,众行皆备,其体极微妙皎然明白,乃至轮回六趣亦不变易,如月十六分之一。凡月其一分明相若当合宿际,但为日光夺其明性,所以不现。后起月初日日渐加,至十五日圆满无碍。」守护国界经九曰:「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汝今宜应当于鼻端想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中略)唵字即是毗卢遮那之真身也。」法华轨曰:「如秋月光明澄静仰在心中。」无量寿轨曰:「犹如净月仰在心中。」五字陀罗尼颂曰:「右旋布心月(布五字),如以水精珠存于明镜上。」秘藏记本曰:「念诵分限了,即结定印,观五字。是月轮观,又实相观,谓阿卑罗吽欠。先月轮安心上,轮上布五字。(中略)唯一向观月轮周遍,良久以后,月轮周遍法界。俄须忘身与月轮,专住无分别智,然后为利众生,住大悲门出观,卷缩月轮,收敛自心。」辨惑指南一曰:「言观字,则先于我身心中观径一肘量圆明之月轮,于其中观八叶白色之开敷莲花,于其莲台中观念有金色之字(若于莲华上观月轮,则于其中观阿字),如斯念念相续,而不交馀念,则妄想日退,无明渐尽,本觉心佛自然而显。」心地观经八曰:「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中略)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钢缚印,冥目观察胸中明月,作是思惟: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净明,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證道歌曰:「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心地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之略名。
(经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之略名。
心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一心三观之法也。天台之观法,以吾人平常之心念,为所观之境,故别于华严之法界观,法相之唯识观等而称为心观。佛祖统纪(慧文传)曰:「佛以心观口授南岳。」
【佛学常见辞汇】
指天台宗的一心三观。
(术语)天台一心三观之法也。天台之观法,以吾人平常之心念,为所观之境,故别于华严之法界观,法相之唯识观等而称为心观。佛祖统纪(慧文传)曰:「佛以心观口授南岳。」
【佛学常见辞汇】
指天台宗的一心三观。
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十忿怒明王之仪轨也。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十忿怒明王之仪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