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5,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净菩提心观
净观
唵字观
释迦观唵字成佛
唯识观
唯识三性观
从空入假观
现观
三现观
现观边
理事无碍观
理观
救世观世音
救苦观音经
佛类词典(续上)
净心诫观法净菩提心观
净观
唵字观
释迦观唵字成佛
唯识观
唯识三性观
从空入假观
现观
三现观
现观边
理事无碍观
理观
救世观世音
救苦观音经
净心诫观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南山道宣著。本书之注述如下:净心诫观法科一卷,宋允堪述。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六卷,宋允堪述,日本慧光合。
(书名)一卷,南山道宣著。本书之注述如下:净心诫观法科一卷,宋允堪述。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六卷,宋允堪述,日本慧光合。
净菩提心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字轮观之异名。(参见:字轮观)
(术语)五字轮观之异名。(参见:字轮观)
净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清净之观法也,如净土之十六观是。归敬仪曰:「少厌欲,苦令修净观。」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的观法,如净土之十六观是。
(术语)清净之观法也,如净土之十六观是。归敬仪曰:「少厌欲,苦令修净观。」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的观法,如净土之十六观是。
唵字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唵字观法报化三身字义之观法也。出守护经九。
(术语)就唵字观法报化三身字义之观法也。出守护经九。
释迦观唵字成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守护国经九载释迦成佛记内云:「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
(杂语)守护国经九载释迦成佛记内云:「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
唯识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名唯识三性观。三性者何?一曰遍计所执性。执在心外之我法性是也。二曰依他起性。种子所生之因缘法是也。三曰圆成实性。依他起性所依之实体,真如是也。分别此三性,则以遍计所执性,系心外之法,非有而遮遣,依他圆成,系心内之法,非空而观照,是名唯识三性观。唯者简持之义,简去遍计,而持取依圆之二性,识之言者,显所持取之依圆二性也。修此唯识三性观,自浅至深,有五重,称为五重唯识:一曰遣虚存实识。以心外诸境,为遍计所执之虚妄,体用非有而遮遣。心内诸法,为依他与圆成,体用非无而存留。此为虚实相对之观法。二曰舍滥留纯识。识有八种,分别识相则各有相分、见分、自證分、證自證分之四分,此中相分为所缘之境,后三分为能缘之心。而所缘之相分,滥于心外之妄境,故舍彼而不取,唯存留后三分之纯识。此乃心境相对之观法。三曰摄末归本识。相分系识内所取之境,见分系识内能取之作用,此二者从识之自体分而起,自体分为本,见相二分为末,故离识之自体分,无见相之末,摄末而归于本。此乃体用相对之观法。四曰隐劣显胜识。八识之自体分,各有心王与心所。心王者,胜如王,心所者,劣如臣,故隐劣法之心所,以显胜法之心王。此乃心心所相对之观法。五曰遣相證性识。留于第四重之八识心王之自体分,是依他起性之事相,此事相之实性,为二空所遣之圆成实性,即以依他之事相为空而舍遣,證得圆成实性也。此为事理相对,唯识观之至极。五重之中,前四重,为舍遣遍计所执性而使归于依他起性之观法,故曰相唯识。后一重为舍遣依他起性而證得圆成实性之观法,故曰唯识观。菩萨观此唯识无境,以相违识相智等之四智。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三性观的简称,三性者,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知惟自心,于念念间,悉以三观观察所起之心,是名唯识观。(三观者,空观、假观、中观也。)
【三藏法数】
识即心识也。谓别、圆二教大乘菩萨,皆了世间一切外尘诸法,自性清净,本来无实,此理深妙,唯意缘知,故名唯识观。
(术语)具名唯识三性观。三性者何?一曰遍计所执性。执在心外之我法性是也。二曰依他起性。种子所生之因缘法是也。三曰圆成实性。依他起性所依之实体,真如是也。分别此三性,则以遍计所执性,系心外之法,非有而遮遣,依他圆成,系心内之法,非空而观照,是名唯识三性观。唯者简持之义,简去遍计,而持取依圆之二性,识之言者,显所持取之依圆二性也。修此唯识三性观,自浅至深,有五重,称为五重唯识:一曰遣虚存实识。以心外诸境,为遍计所执之虚妄,体用非有而遮遣。心内诸法,为依他与圆成,体用非无而存留。此为虚实相对之观法。二曰舍滥留纯识。识有八种,分别识相则各有相分、见分、自證分、證自證分之四分,此中相分为所缘之境,后三分为能缘之心。而所缘之相分,滥于心外之妄境,故舍彼而不取,唯存留后三分之纯识。此乃心境相对之观法。三曰摄末归本识。相分系识内所取之境,见分系识内能取之作用,此二者从识之自体分而起,自体分为本,见相二分为末,故离识之自体分,无见相之末,摄末而归于本。此乃体用相对之观法。四曰隐劣显胜识。八识之自体分,各有心王与心所。心王者,胜如王,心所者,劣如臣,故隐劣法之心所,以显胜法之心王。此乃心心所相对之观法。五曰遣相證性识。留于第四重之八识心王之自体分,是依他起性之事相,此事相之实性,为二空所遣之圆成实性,即以依他之事相为空而舍遣,證得圆成实性也。此为事理相对,唯识观之至极。五重之中,前四重,为舍遣遍计所执性而使归于依他起性之观法,故曰相唯识。后一重为舍遣依他起性而證得圆成实性之观法,故曰唯识观。菩萨观此唯识无境,以相违识相智等之四智。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三性观的简称,三性者,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知惟自心,于念念间,悉以三观观察所起之心,是名唯识观。(三观者,空观、假观、中观也。)
【三藏法数】
识即心识也。谓别、圆二教大乘菩萨,皆了世间一切外尘诸法,自性清净,本来无实,此理深妙,唯意缘知,故名唯识观。
唯识三性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唯识观)
(术语)(参见:唯识观)
从空入假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教三谛观之一。(参见:三谛)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的观法,菩萨先修空观,了知诸法皆空,不堕执障;次观诸法虽空,幻相历然不无,因果业报不失,故能从空出假,作诸佛事,广度众生,是为从空入假观。
(术语)别教三谛观之一。(参见:三谛)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的观法,菩萨先修空观,了知诸法皆空,不堕执障;次观诸法虽空,幻相历然不无,因果业报不失,故能从空出假,作诸佛事,广度众生,是为从空入假观。
现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慧现观谛理也。于见道十六心之位观上下八谛之理,谓之圣谛现观。此有二种,如小乘有部以十六心见道故,为渐现观,如大乘法相立一心真见道故,为顿现观。唯识述记九末曰:「现谓现前,明了现前观此现境,故名现观。」又曰:「现观者,慧现观诸法。」
(术语)慧现观谛理也。于见道十六心之位观上下八谛之理,谓之圣谛现观。此有二种,如小乘有部以十六心见道故,为渐现观,如大乘法相立一心真见道故,为顿现观。唯识述记九末曰:「现谓现前,明了现前观此现境,故名现观。」又曰:「现观者,慧现观诸法。」
三现观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一见现观。正就见谛之法而立者,唯无漏之慧也。是独于诸谛之境现见分明,故名现观。二缘现观。就能缘之法而立者,即合此无漏之慧及与此慧相应之一聚心心所而为现观。三事现观。就作同一事业之法而立者,即此时能缘之心心所并道共戒不相应法等,尽作同一之事业,故总名现观。见俱舍论二十三。
(名数)俱舍论所说。一见现观。正就见谛之法而立者,唯无漏之慧也。是独于诸谛之境现见分明,故名现观。二缘现观。就能缘之法而立者,即合此无漏之慧及与此慧相应之一聚心心所而为现观。三事现观。就作同一事业之法而立者,即此时能缘之心心所并道共戒不相应法等,尽作同一之事业,故总名现观。见俱舍论二十三。
现观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见道现观后边所得之世俗智也。大毗婆沙论三十六曰:「现观苦边集边灭边,得此智故,名现观边。有说此是诸瑜伽师,观圣谛时,傍修得故,名现观边。尊者妙音说曰:此智近现观故,名现观边。如近村物,名曰村边。」又见俱舍论二十六。
(术语)即见道现观后边所得之世俗智也。大毗婆沙论三十六曰:「现观苦边集边灭边,得此智故,名现观边。有说此是诸瑜伽师,观圣谛时,傍修得故,名现观边。尊者妙音说曰:此智近现观故,名现观边。如近村物,名曰村边。」又见俱舍论二十六。
理事无碍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法界三观之一。平等之真体为理,有为之形相为事。理如水,事如波,即于平等之理而有万差之事,即于万差之事而有平等之理。观如此事理交彻真俗圆融之义,谓之理事无碍观。(参见:十玄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这样作观,叫做理事无碍观。
【三藏法数】
谓性静明体曰理,形相分限曰事。故观广大之理,咸归一尘;即了一尘之色,通遍法界。是则融万象之虚相,全一真之明性。理事交彻,无碍圆融,故名理事无碍观。
(术语)华严宗所立法界三观之一。平等之真体为理,有为之形相为事。理如水,事如波,即于平等之理而有万差之事,即于万差之事而有平等之理。观如此事理交彻真俗圆融之义,谓之理事无碍观。(参见:十玄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这样作观,叫做理事无碍观。
【三藏法数】
谓性静明体曰理,形相分限曰事。故观广大之理,咸归一尘;即了一尘之色,通遍法界。是则融万象之虚相,全一真之明性。理事交彻,无碍圆融,故名理事无碍观。
理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道理之观念也。止观十曰:「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心眼不开,全无理观。(中略)习禅人唯尚理观,触处心融,闇于名相,一句不识。」【又】事观之对。
【佛学常见辞汇】
1。对于道理的观念。2。事理二观之一。(参见:二观)
(术语)道理之观念也。止观十曰:「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心眼不开,全无理观。(中略)习禅人唯尚理观,触处心融,闇于名相,一句不识。」【又】事观之对。
【佛学常见辞汇】
1。对于道理的观念。2。事理二观之一。(参见:二观)
救世观世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观音者略名,观世音为具名,新译谓之观自在。(参见:观音)
(菩萨)观音者略名,观世音为具名,新译谓之观自在。(参见:观音)
救苦观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高王观世音经之异名。续高僧传第三十九、法苑珠林第二十五有救生观音经,又曰高王观音经。佛祖统纪有十句观音经,经文只有十句。佛祖通载,稽古略有救苦观音经,此伪经也。观音慈林集中云:「救生经非今伪造救苦经。」可以为證。(参见:高王观世音经)
(经名)高王观世音经之异名。续高僧传第三十九、法苑珠林第二十五有救生观音经,又曰高王观音经。佛祖统纪有十句观音经,经文只有十句。佛祖通载,稽古略有救苦观音经,此伪经也。观音慈林集中云:「救生经非今伪造救苦经。」可以为證。(参见:高王观世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