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心真见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论所明菩萨乘之见道,有真见道相见道之二。于世第一法之后念生无漏之根本智,断分别起二障之位为无见道,于次一念證所显真理之位为解脱道,此二道称为真见道。次生后得智分别思想所證之真理,谓之相见道。此有三心相见道,十六相见道之二。而真见道有无间解脱之二道,虽涉于多刹那,然非别之所作。以其相等,故名为一心。唯识论九曰:「真见道,谓所说无分别智,实證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
十六心相见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心相见道之后,又有十六心相见道。此亦有二种:一、法智与类智配于上下二界而成十六心,如前之小乘。二、不分上下二界,法智与类智配于所观之理与能观之智,而成十六心。即一、苦法智忍,缘三界之苦谛而正断善恶之无间道智也。二、苦法智,断善恶已,證真如之解脱道智也。三、苦类智忍,前二智各别内證之无间道智也。四、苦类智,审定印可苦法智忍之解脱道智也。集灭道之三,其例亦然。故此虽为所取(是理)能取(是智)之十六心,亦谓之总作之十六心,是限于菩萨之观相也。已上三心十六心,皆生于真见道根本智之后,后得智上分别之思想也。见百法问答抄。
见道释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四种释义之一。(参见:四释)附录。
见道所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断之一。由(参见:道而断之法也。见见道)
见道场树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八。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见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谓之见,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谓之爱。见者一切之见惑,爱者一切之修惑见(又云思惑)也。迷事之惑中,以爱著为苦之本,故标爱而该馀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邪心观理,名之为见。若于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执为实,通名为见。见烦恼者,谓五利使。贪染之心,名之为爱。若于假实之事情迷随心,所对一切事境,染著缠绵,通名为爱。爱烦恼者,谓五钝使。」归敬仪通真记上本曰:「见谓见惑八十八使,见所断故,爱谓修惑,八十一品,修所断故。」
【佛学常见辞汇】
见是见惑,爱是思惑。(参见:二惑)
二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见惑。见者推度之义,以邪推度而起之迷情也。我见边见等是也。又此等之惑,为于见道之位见理而断之惑,故谓之见惑。二、思惑。新译谓之修惑。为凡夫之思念,对于事事物物而起之惑,谓之思惑,贪瞋痴等是也。又此等之惑,为修道之位,屡屡思惟真理而断之惑,故谓之思惑,或名修惑。【又】一理惑,二事惑,藏通二教以见惑为理惑,以思惑为事惑。谓见惑者迷于四谛真理之惑,思惑者为迷于世法事相之惑也。别圆二教以根本无明为理惑,以尘沙及见思为事惑。谓根本无明为覆中道之理之惑,尘沙者能障化导,故为覆俗谛之法之惑,见思者,能障空寂,故为覆真谛之法之惑,又依法相家所立之二障,则烦恼障为理惑,所知障为事惑。以烦恼障迷于涅槃之理,所知障迷于俗谛之事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1。见惑和思惑。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是。断此见思二惑,即证阿罗汉果,出离三界。2。理惑和事惑。理惑是对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对事相的迷惑。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烦恼,由其生起之相上说,分为二惑。
一、见惑 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之计断计常,乃至有无等见,是名见惑。
二、思惑 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著,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三藏法数】
(出释签)
〔一、理惑〕,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谓尘沙惑,能障化导,则覆俗谛之法;见、思惑,能阻空寂,则覆真谛之法,是名事惑。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现行惑〕,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瞋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种子惑〕,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见烦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惑也。见见思)
见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犍度之一。八犍度论中说诸种邪见之篇章目,犍度者梵语,译言聚、蕴。
【佛学常见辞汇】
八犍度之一。
【三藏法数】
见,即凡夫外道断常二见及六十二见等种种不同,故名见犍度。(断见者,外道妄计此身灭已更不再生也。常见者,妄计此身虽灭,后报复生也。六十二见者,外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邪见,五阴各四,则成二十见。约三世论之,则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为根本,总成六十二也。)
见闻
【佛学大辞典】
(杂语)目见佛,耳闻法也。法华经序品曰:「见闻若斯。」
【俗语佛源】
指人的感觉作用和认识能力。佛教认为,人有「六识」。「见」是眼识的作用,「闻」是耳识的作用,「觉」是鼻识、舌识和身识的作用,「知」是意识的作用。见《大智度论》卷四十。又如《佛报恩经讲经文》:「防恶人,看险路,见闻觉知必嫉妒。」至于「见闻」一词,更为习见。通常指见到和听到的,犹言耳闻目睹。如清·方朝《藐姑山》诗:「日月愁关锁,风雷乱见闻。」亦指知识与经验。如《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从小读诗,题目里就有《箜篌引》,却不知道是这个样子,请先生弹两声,以广见闻,如何?」在佛经上,「见闻」一般专指见佛闻法,如《法华经·序品》有「见闻若斯」之语。(李明权)
见闻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三生成佛之第一。(参见:三生)附录。
【三藏法数】
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北郁单越难、盲聋瘖哑难、世智辨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三世转生之意。传灯录曰:「有一省郎,梦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香烟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白居易诗:「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案此三生指转生而言。其外又有诸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义者有数家,今列之如图。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北郁单越难、盲聋瘖哑难、世智辨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解行生〕,解行生者,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东初见文殊,得蒙开发而启信解,遂令参问诸善知识,皆获开示修行法门,乃至最后参见普贤,令其入于毛孔刹中,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也。
〔三、證入生〕,證入生者,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作如是言:仁者所有色身相好,愿我悉得。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證入法界也。(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见闻疑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为三根。戒学之名目也。现见现闻,虽非见闻而心疑有之也。行事钞上之二曰:「四分云:若有人举罪者,不得辄信举罪人语。便唤所告之人,对僧训答,先问见闻疑三根。」
见闻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各生成佛之一。(参见:三生)附录。
三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三世转生之意。传灯录曰:「有一省郎,梦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香烟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白居易诗:「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案此三生指转生而言。其外又有诸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义者有数家,今列之如图。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北郁单越难、盲聋瘖哑难、世智辨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解行生〕,解行生者,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东初见文殊,得蒙开发而启信解,遂令参问诸善知识,皆获开示修行法门,乃至最后参见普贤,令其入于毛孔刹中,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也。
〔三、證入生〕,證入生者,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作如是言:仁者所有色身相好,愿我悉得。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證入法界也。(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见闻觉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眼识之用为见,耳识之用为闻,鼻舌身三识之用为觉,意识之用为知,又云识。智度论四十曰:「问曰:何以故三识所和合为一,三识所知别为三?答曰:是三识助道法多,是故别说。馀三识不尔,是故合说。是三识但知世间事,是故合为一。馀三亦知世间,亦知出世间,是故别说。」
见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障之一,起诸邪见而障害菩提心者。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三藏法数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四障之一,即邪见能障碍菩提。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由不闻正法,起诸邪见,随逐魔事,失菩提心,是名见障。(梵语菩提,华言道。)
见网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种种之邪见缠缚身不使脱免,故譬以罗网。文句四下曰:「十六知见,六十二等,犹如罗网,又似稠林,缠缚屈曲,不能得出。」华严经三十七曰:「我慢溉灌,见网增长。」宗镜录十八曰:「客尘自遮,见网自隔。」
【佛学常见辞汇】
谓种种的邪见缠缚身心,好像网儿罗身不得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