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偏见(偏見)  拼音:piān jiàn
不公平或固执的见解。《汉书。卷八五。杜邺传》:「由后视前,忿邑非之,逮身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疏贱独偏见,疑内亦有此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你伯娘虽然不明理,却也心慈的。只是妇人一时偏见,不看得破,不晓得别人的肉,偎不热。」
《漢語大詞典》:精识(精識)
见解精确。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辩给之人辞烦而意鋭,推人事则精识而穷理,即大义则恢愕而不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起居舍人 王叔文 精识瓌材,寡徒少欲,质直无隐,沉深有谋。”宋史·吕溱传:“ 溱 精识过人,辨讼立断。”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真力不至,则精识不生。”
分類:见解精确
《國語辭典》:意见(意見)  拼音:yì jiàn
1.意思、看法。唐。元稹〈钱货议状〉:「宜令百寮各陈意见,以革其弊。」
2.因彼此见解不同而产生的不满想法。如:「闹意见」、「意见甚深」、「大家对他专断独行的作法很有意见。」
《漢語大詞典》:论学(論學)
(1).论说学问。礼记·学记:“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孔颖达 疏:“论学,谓学问嚮成,论説学之是非。”
(2).指学术见解。 梁启超 《戴东原哲学》三:“ 望溪 和 恕谷 论学不合。”
《漢語大詞典》:至教
(1).最好的教导。《礼记·礼器》:“天道至教。” 陈澔 集说:“天道,阴阳之运,极至之教也。”
(2).谓极其高明的道理和见解。庄子·渔父:“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成玄英 疏:“未闻至道,所以恭谨虔恪虚心矣。” 明 何景明 《杂器铭》:“盖道本无垠,物各有理,故觕迹有至教,末器有鸿法。”
《國語辭典》:鄙见(鄙見)  拼音:bǐ jiàn
谦称自己的意见。如:「以上是小弟的鄙见,请各位多多指正。」《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诸君既以鄙见为然,就请收拾收拾,明日我就送你们动身,何如?」也称为「鄙意」。
《漢語大詞典》:真解
(1).犹彻悟。 南朝 梁 萧统 《解二谛义令旨》:“世俗心中所得空解,为是真解,为是俗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后西游记》六卷四十回,不题何人作。中谓 花果山 復生石猴,仍得神通,称为小圣,辅 大颠和尚 赐号 半偈 者,復往西天,虔求真解。”
(2).独到而确切的见解。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贵乡 汪容甫 颇有真解,惜其騖逐时誉,耗心餖飣,然有至者,固足为后来先路矣。”
《國語辭典》:异己(異己)  拼音:yì jǐ
意见、志趣和自己不同的人。《晋书。卷八三。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
《漢語大詞典》:异见(異見)
(1).不同的见解。梁书·处士传·刘歊:“前达往贤,互生异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教者惟以此为教,而学者惟以此为学。当是之时,人无异见,家无异习。”亦指独特的见解。 宋 曾巩 《洪州谢到任表》:“玩思诗书,无出伦之异见;游心翰墨,多涉俗之尘言。”
(2).犹奇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作制严固,莹丽可寻,莫不逕观,以为异见矣。”
(3).指异端邪说。法苑珠林卷六八:“挫邪智之虚角,杜异见之妄言。”
《國語辭典》:时义(時義)  拼音:shí yì
1.因时而生的作用与价值。《易经。遁卦。彖曰》:「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2.意义。《文选。谢惠连。雪赋》:「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国语辞典》:五见(五见)  拼音:wǔ jiàn
佛教用语。指五种错误的见解。一为萨迦耶见,谓主张五蕴中的其中一蕴是我,其馀则是我所;二为边执见,指常见或断见。主张某类有为法是永存的是常见;主张死后没有来世是断见;三为邪见,主张不论世间或出世间都无因果的见解;四为见取见,执著上述的见解及把身心当作最殊胜、能得清净的思想。五为戒禁取见,依从错误的见解、戒律、禁忌,认为由此可以达到解脱、出离的见解。《瑜伽师地论》卷五五:「生于五见,谓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邪见。」
《漢語大詞典》:偏解
片面的见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滞有者全繫於形用,贵无者专守於寂寥,徒鋭偏解,莫诣正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若乃齷齪乎偏解,矜激乎一致,此庭间之迴骤,岂万里之逸步哉!”
分類:片面见解
《漢語大詞典》:圆机(圓機)
(1).犹环中。喻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庄子·盗跖:“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 成玄英 疏:“圆机,犹环中也。执於环中之道以应是非,用於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陈鼓应 注引 李勉 曰:“亦犹《齐物论》‘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执而圆机’,谓执汝圆形之机件以相转不息,忘去是非。”
(2).指见解超脱,圆通机变。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安得圆机之士,与之共言九流哉!” 宋 文天祥 《集杜诗·〈刘沐〉序》:“沉实有谋,圆机应物。”参见“ 环中 ”。
《國語辭典》:环中(環中)  拼音:huán zhōng
1.圆环的中心。比喻空虚而无是非的境界。《庄子。内篇。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史臣曰》:「所可议者,不能释憾解仇,以德报怨,泯是非于度外,齐彼我于环中。」
2.范围之内,掌握之中。《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糜以长算,制之环中。」
《漢語大詞典》:特见(特見)
独特的见解。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 平甫 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於不朽。”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其特见卓论真可与 夷 齐 同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学规仪注》:“依章次问难,并发自己特见,务期昌明圣道,剖畅治理,有益身心学问。”
《国语辞典》:中观(中观)  拼音:zhōng guān
佛教用语:(1)大乘佛教中观派的禅观。其见解从世俗的真理观之,由语言、概念所成立的现象是存在的。但从究竟的真理观之,没有丝毫真实存在的体性。修行者依这样的见解来思惟、观修。《三论玄义》:「若一法不穷,一言不尽,则戏论不灭,中观不生。」(2)大乘佛教的中观派。《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