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机牙(機牙)  拼音:jī yá
1.弓弩上钩弦和发矢处的机件。汉。李尤 弩铭:「前圣制弓,后世建弩,机牙发矢,执破丑虏。」《新唐书。卷一八九。列传。赵犨》:「库有巨弩,机牙坏,不能张,珝以意调治,激矢至五百步,人马皆洞,贼畏不敢逼。」
2.比喻事情的关键或要害。唐。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公先事候情,坏其机牙,奸不得发。」《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列传三。鲁一同列传》:「再试不第,益研精于学。凡田赋、兵戎诸大政,及河道迁变、地形险要,悉得其机牙。」
3.比喻相互调配,如机括弩牙一般。《三国志。卷六○。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周鲂》:「然要恃外援,表里机牙,不尔以往,无所成也。」宋。苏轼 东新桥诗:「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
《國語辭典》:襟要  拼音:jīn yào
险要的地方。南朝陈。徐陵〈册陈公九锡文〉:「姑孰襟要,崤函所凭。」
《國語辭典》:喉衿  拼音:hóu jīn
1.咽喉及颈领。
2.比喻纲领、纲要。汉。赵岐孟子题辞〉:「论语者,五经之錧辖,六蓺之喉衿也。」
3.比喻形势险要,可掌控全局之地。《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
《漢語大詞典》:扼喉
卡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部位。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要危事》:“臣观其衝要,视其山川,信是 河西 扼喉之地。” 宋 邵雍 《观七国吟》:“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加以 苏 张 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漢語大詞典》:执要(執要)
掌握要害;抓住关键。管子·君臣上:“道也者,万物之要也。为人君者执要而待之,则下虽有奸伪之心,不敢杀也。”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漢語大詞典》:花虫(花蟲)
(1).一种蛀虫。又称蠹鱼,喜食书。体小,身上有银色细鳞,尾有三毛,和身等长,看去甚美,故称为“花虫”。 唐 李贺 《秋来》诗:“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2).方言。红铃虫。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國語辭典》:衿喉  拼音:jīn hóu
衣领和咽喉。比喻关键、险要的地方。《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晟传》:「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蜀汉衿喉。」也作「襟喉」。
《漢語大詞典》:胸背
胸与背。亦借指要害。 汉 蔡邕 《谏伐鲜卑议》:“边邮之患,手足之疥搔也;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也。”隋书·酷吏传·赵仲卿:“于时塞北盛兴屯田, 仲卿 总统之。微有不理者, 仲卿 輒召主掌挞其胸背。”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看了俺胸背搀绒宫锦袍。”
《漢語大詞典》:中窾
(1).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窾,空窍。后因以“中窾”谓切中要害。《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 伍员 ﹞勇壮非常,与寡人筹策国事,无不中窾,是其贤也。”
(2).引申为恰当、合适。 清 李颙 《锡山语要》:“苟一物不格,则一理未明;一理未明,则临事应物又安能中窾中会,动协机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柴可为扉也。取柴之入画者为之,使疏密中窾,则同一扉也,而有农户儒门之别矣。”
《漢語大詞典》:咽吭
咽喉。喻指要害处。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一则大军取 永平 、 滦州 时,或谓急攻 山海 ,可夺其咽吭之险。”
《漢語大詞典》:险害(險害)
(1).犹险要,要害。 宋 叶适 《江陵府修城记》:“自 淮南 至京以西,数千里险害之地,皆特使将军城之。”
(2).凶恶残忍。后汉书·郭太传:“ 贾淑 字 子厚 , 林宗 乡人也。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
《漢語大詞典》:机键(機鍵)
(1).犹机械。新唐书·王方翼传:“属牛疫,民废田作, 方翼 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
(2).比喻关键,要害。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又 平凉 、 镇戎 二城,西陲之机键,公歷专之。” 鲁迅 《准风月谈·电影的教训》:“这部片子,主题是‘开化瑶民’,机键是‘招驸马’。”
《漢語大詞典》:綮肯
犹肯綮。筋骨结合处。比喻要害或关键。 唐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祗忧非綮肯,未觉有膻腥。”金史·后妃传上·景祖昭肃皇后:“ 景祖 与客饮,后专听之。翌日,枚数其人所为,无一不中其綮肯。”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翻书房:“其翻《西厢记》《金瓶梅》诸书,疏櫛字句,咸中綮肯,人皆争诵焉。”
《漢語大詞典》:胸心
(1).犹言内心;胸怀和气度。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怀逸藻於胸心,不寄意於翰素,则未知其有别於庸猥。”《花月痕》第七回:“他既有此胸心眼力,如何不知道我 杜采秋 呢?”
(2).借喻要害之地。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载 三国 魏 曹冏 上书:“一旦疆埸称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闕。”
《漢語大詞典》:遮要
拦截于要害之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王自 长安 出 斜谷 ,军遮要以临 汉中 ,遂至 阳平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斜谷 道险, 操 恐为 备 所邀截,先以军遮要害之处,乃进临 汉中 。” 清 叶申霭 《题海州陈参戎治盐枭投械归农图》诗:“不耕而穫利万计,鹺船卤灶争遮要。”
分類:拦截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