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镇(邊鎮)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魏书·高祖纪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还本,违者配徙边镇。”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猛将精兵却聚集在边镇上,内外失去平衡,危险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宋书·张畅传:“且城守备防,边镇之常,但悦以使之,故劳而无怨耳。”魏书·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 晋 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 魏 境。” 清 姚鼐 《〈西魏书〉序》:“当 拓跋氏 之衰,朝廷失政而边镇横,武夫暴兴而国柄移。”
《漢語大詞典》:大隧
(1).地道,隧道。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2).古隘道名, 春秋 楚 要塞。在今 河南 信阳 南 豫 鄂 交界处,即 黄岘关 。一说为 武阳关 。参阅 清 江永 春秋地理考实卷三。
《漢語大詞典》:乘塞
守卫边疆要塞。汉书·匈奴传下:“今罢乘塞,则生嫚易分争之渐。” 颜师古 注:“乘塞,登之而守也。嫚易犹相欺侮也。”新唐书·陈子昂传:“西老千里赢粮,北丁十五乘塞。”
《國語辭典》:炮台(炮臺)  拼音:pào tái
架设大炮供发射火炮的防禦性建筑。也作「炮垒」。
《漢語大詞典》:堡塞
犹堡垒,要塞。 宋 欧阳修 《程公神道碑铭》:“公诫诸堡塞无得数出兵, 夏 人以为有备,引去,自此不復窥边。”
分類:堡垒要塞
《漢語大詞典》:塞徼
障塞,要塞。 汉 侯应 《罢边备议》:“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分類:要塞
《國語辭典》:攻关(攻關)  拼音:gōng guān
大陆地区比喻集中全力解决困难。
《漢語大詞典》:固塞
坚固的要塞。荀子·议兵:“城郭不辨,沟池不拑,固塞不树,机变不张。”史记·礼书:“ 秦 师至 鄢 郢 ,举若振槁。是岂无固塞险阻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闭塞,不开朗。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臣性姿固塞,人品眇微。”
《漢語大詞典》:直辕(直轅)
古隘道名。 春秋 时要塞,在今 河南 信阳 南 豫 鄂 界上。即 义阳 三关中的 黄岘关 (今 九里关 )。一说即 武阳关 。
《漢語大詞典》:辟塞
聚集,充塞。 明 归有光 《洪范传》:“读《洪范》者,当知天人浑合一理。吾之所为,即天之道;天之变化昭彰,皆吾之所为;宇宙之间,充满辟塞,莫非是气;而后知儒者位天地、育万物之功,初不在吾性之外。”
古 吴 楚 战地 柴辟 南之要塞。
《漢語大詞典》:国蔽(國蔽)
国家的屏障,谓国境上的要塞。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
《漢語大詞典》:严塞(嚴塞)
整备要塞。后汉书·南匈奴传:“臣伏念先父归 汉 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
分類:整备要塞
《漢語大詞典》:营塞(營塞)
营垒要塞。《汉书·贾捐之传》:“却 匈奴 万里,更起营塞,制 南海 以为八郡。”
分類:营垒要塞
《漢語大詞典》:川塞
河防要塞。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侯王设险,守固保强,远遮川塞,近备城堭。”
分類:要塞
《漢語大詞典》:黾塞(黽塞)
战国 时的要塞。故址在 河南 信阳 西。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地势险厄。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 穰侯 方受命乎 秦王 ,填 黽塞 之内,而投己乎 黽塞 之外。”史记·春申君列传:“ 秦 踰 黽隘之塞 攻 楚 。” 张守节 正义:“ 黽隘之塞 在 申州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重险》:“ 黽阨塞 在 汝寧府 信阳州 东南九十里, 湖广 应山县 北六十五里,亦曰 冥阨 ,亦曰 黽塞 ,又谓之 平靖关 , 宋 时名为 行者坡 。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实为险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