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宥地
机要之地。指枢密院。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 林安宅 、 蒋芾 言:‘臣等备员宥地,所职在於兵将。如二三大将,陛下所深知。偏裨间有才者亦多,但臣等素不相识,无以知其才否,欲自此与之相见。’”
《漢語大詞典》:要着(要著)
重要之事;首要之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姐道:‘这个最是要著,郎君在心则箇。’”清史稿·兵志十一:“令各省疆臣,製造枪炮,为边防第一要著。” 鲁迅 《〈呐喊〉自序》:“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分類:要之首要
《國語辭典》:要隘  拼音:yào ài
险要的关隘。也作「要塞」。
《漢語大詞典》:要极(要極)
重要之极。借指中央政权。 宋 曾巩 《节相制》:“束髮脩身,有恕己及人之志;歷官行事,有承流宣化之勤。践扬要极之司,更閲岁时之久。”
《國語辭典》:要点(要點)  拼音:yào diǎn
1.言词、书籍等的重要处。如:「看书要能掌握书中的要点。」也称为「要端」、「要项」。
2.重要的地点。如:「军事要点」。
《漢語大詞典》:城阻
城池险要之地。
《漢語大詞典》:逼危
谓攻逼敌方险要之处。尉缭子·攻权:“卒聚将至,深入其地,错絶其道,栖其大城大邑,使之登城逼危。”
《漢語大詞典》:次事
(1).指由卿、大夫等执行的次要之事。周礼·秋官·象胥:“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郑玄 注:“作,使也。 郑司农 云:‘次事,卿。使卿执其次事也。’” 孙诒让 正义:“此通论诸侯以下所共王事之差等……谓自大事至下事有此五等,各依其爵次尊卑使之。”
(2).排比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故议者宜言;説者説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
《漢語大詞典》:亲要(親要)
亲信显要。亦谓居亲信显要之位。后汉书·窦宪传:“ 宪 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誥命。 肃宗 遗詔以 篤 为虎賁中郎将, 篤 弟 景 瓌 并中常侍。於是兄弟皆在亲要之地。”南齐书·萧谌传:“密召诸王典籤约语之,不许诸王外接人物。 諶 亲要日久,众皆惮而从之。”隋书·李孝贞传:“于时黄门侍郎 高乾和 亲要用事,求婚於 孝贞 。”
《漢語大詞典》:亟务(亟務)
紧要之事。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天子之亟务也。” 清 冯桂芬 《黄潄庄大令梦菊滇南事迹序》:“近世州县以理财为亟务。”
分類:紧要要之
《漢語大詞典》:冲境(衝境)
冲要之地;交通发达地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游客》:“若地当衝境,便道经过,祇费寸牋半刺。”
《漢語大詞典》:邀险(邀險)
在险要之地拦阻。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察其健决而易敌,诫之邀险,无得轻动。”新唐书·李福传:“ 福 团训乡兵,邀险须之,贼不敢入。”
《漢語大詞典》:咽颔(咽頷)
比喻形势险要之处。 唐 李翰 《进张巡中丞传表》:“ 巡 退军 睢阳 ,扼其咽頷,前后拒守。”
《漢語大詞典》:工要
工程重要之处。清史稿·礼志八:“ 乾隆 间……六巡 江 浙 ,揆示工要,大建堤堰,虽糜巨万帑金不恤也。”
分類:工程要之
《漢語大詞典》:厄险
险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