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27,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西去
陕西
西窗
西州
西路
西子
西楼
西陵
淮西
西施
西邻
西蜀
水西
西流
西域
《骈字类编》:西去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仙都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
唐 赵嘏 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 尽将魂梦随西去,犹望旌旗暂一过。
唐 许棠 过湍沟谷 西去穷胡处,嵓崖境不常。
唐 刘驾 送李殷游边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唐 沈彬 题苏仙山 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八十五 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唐 吕岩 七言 其四十五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唐 冯道 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
唐 徐铉 和江州江中丞见寄 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
元 宋无 南峰归云庵 杖藜西去云东去,日暮僧归云亦归。
《高级汉语词典》:陕西  拼音:shǎn xī
中国西北部的省,简称陕或秦。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2,890万,省会西安。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为秦岭、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钼、汞、石棉储量丰富,工业以轻工、纺织为主,是西北地区工业发达的省
分类:陕西
《骈字类编》:西窗
唐 李频 吴门别主人 早晚更看吴苑月,小斋长忆落西窗。
唐 秦韬玉 亭台 为向西窗添月色,岂辞南海取花栽。
唐 陆龟蒙 袭美留振文宴龟蒙抱病不赴猥示倡和因次韵酬谢 幽人独自西窗晚,闲凭香柽反照明。
元 刘因 平昔 人间万事思空遍,依旧西窗理断编。
《漢語大詞典》:西州
(1).古城名。 东晋 置,为 扬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晋 谢安 死后, 羊昙 醉至 西州 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 西州 城外花千树,尽是 羊曇 醉后春。” 宋 苏轼 《日日出东门》诗:“何事 羊公子 ,不肯过 西州 。” 宋 张炎 《甘州·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 江 表,老泪洒 西州 。”参见“ 西州路 ”。
(2).指 陕西 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胜於 韩原 而霸西州, 晋文公 一胜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 张凉州 一时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3).指 巴 蜀 地区。后汉书·廉范传:“ 范 父遭丧乱,客死於 蜀汉 , 范 遂流寓西州。”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歷于西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则 陈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於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明 孙蕡 《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 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贞观 十四年(公元640年)灭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辖境相当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为 安 所爱重。 安 薨后,輟乐弥年,行不由 西州 路。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 门。’ 曇 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 曹子建 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慟哭而去。”按, 羊昙 , 谢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为典实,表示感旧兴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约他年、东还海道,愿 谢公 、雅志莫相违。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词:“莫説 西州 路,且尽一杯看。” 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诗之二:“ 东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学 羊曇 计转穷。”
《骈字类编》:西路
唐 韩翃 别甑山 一身趋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时。
唐 韩翃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东城跃紫骝,西路大刀头。
唐 李郢 送刘谷 村桥西路雪初晴,云暖沙乾马足轻。
唐 许浑 霅上宴别 山断水茫茫,洛人西路长。
宋 王安石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其一 柘冈西路白云深,想子东归得重寻。
宋 王安石 柘冈 柘冈西路花如雪,回首春风最可怜。
分类:西路
《國語辭典》:西子  拼音:xī zǐ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参见「西施」条。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
分類:西施
《國語辭典》:西施  拼音:xī shī
1.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苧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也称为「西子」、「先施」。
2.绝色美女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3.比喻落花。唐。李商隐 景阳井诗:「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唐。韩偓 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骈字类编》:西楼(西楼)
唐 孙逖 山阴县西楼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长门怨二首 其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唐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唐 戎昱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唐 白居易 城上夜宴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唐 贾岛 寄韩潮州愈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唐 王建 从元太守夏宴西楼 西楼临方塘,嘉木当华轩。
唐 夷陵女郎 空馆夜歌 其二 西楼美人春梦长,绣帘斜捲千条入。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二首 其二 醉倚西楼人已远,柳溪无浪月澄澄。
唐 李群玉 江楼独酌怀从叔 楚色忽满目,滩声落西楼。
唐 薛能 塞上蒙汝州任中丞寄书 西楼一望知无极,更与何人把酒杯。
唐 韩偓 春恨 平明未卷西楼幕,院静时闻响辘轳。
宋 欧阳修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 犹去西楼二千里,行人到此莫思家。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铜壶阁落成 三年北户梅边暖,万里西楼雪外寒。
元 元好问 西楼曲 游丝落絮春漫漫,西楼晓晴花作团。
元 朱德润 和赵季文觱栗吟 高堂风露生凉秋,兴来乘月登西楼。
元 张昱 七夕 如何针线月,容易下西楼?
元 杨维桢 无题效商隐体四首 其一 卷衣甲帐春容晓,吹笛西楼月色凉。
唐 李煜 相见欢 其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國語辭典》:西陵  拼音:xī líng
1.泛指皇帝的陵寝。《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
2.复姓。如春秋时有大夫西陵高。
《國語辭典》:西陵峡(西陵峽)  拼音:xī líng xiá
长江三峡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县西北十三公里处,长江奔流至此,水势趋于和缓,逐渐漫为平流。也称为「夷山」。
《国语辞典》:淮西  拼音:huái xī
泛指淮河上游一带,位于今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
《國語辭典》:西施  拼音:xī shī
1.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苧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也称为「西子」、「先施」。
2.绝色美女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3.比喻落花。唐。李商隐 景阳井诗:「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唐。韩偓 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國語辭典》:西邻(西鄰)  拼音:xī lín
西边的邻居。《易经。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君子于征,爰聘西邻。」
《漢語大詞典》:西蜀
今 四川省 。古为 蜀 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五:“ 西蜀 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羣材。” 元 揭傒斯 《云锦溪棹歌》:“ 西蜀 锦江 那得似, 西湖 緑水更须怜。”
《漢語大詞典》:水西
(1).泛指水的西边。 唐 刘长卿 《寄灵一山人初还云门》诗:“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唐 赵嘏 《汾上宴别》诗:“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2).古寺名。 唐 时胜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宫水西寺 。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国府 涇县 西五里,林壑邃密,下临 涇溪 。旧建 宝胜 、 崇庆 、 白云 三寺…… 宝胜寺 即 水西寺 , 白云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庆寺 即 天宫水西寺 也。” 唐 宣宗 《题泾县水西寺》诗:“ 长安 若问 江 南事,説道风光在 水西 。”
(3).花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水西花,叶如萱艸,花黄,夏开。”
《骈字类编》:西流
唐 崔国辅 渭水西别李崙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唐 高适 同敬八卢五汎河间清河 东流达沧海,西流延滹池。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唐 刘禹锡 早秋集贤院即事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唐 王建 垄头水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唐 彭伉 青云干吕 其二 东起随风暖,西流共日曛。
唐 李洞 上昭国水部从叔郎中 极南极北游,东汎复西流。
宋 苏轼 寓居合江楼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元 元好问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 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
元 丁鹤年 登北固山多景楼 城随山北固,潮蹴海西流。
分类:西流
《國語辭典》:西域  拼音:xī yù
汉代的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之地,狭义的西域即今之新疆,主要为天山南路;广义而言,除天山南北路外,并踰葱岭(帕米尔)以西,包有今之中亚、西亚及印度。《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