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斑驴(斑驴)  拼音:bān lǘ
动物名。哺乳纲奇蹄目。体肥大,有黑褐色斑纹的驴子。产于非洲。
《国语辞典》:茅蜩  拼音:máo tiáo
动物名。昆虫纲蝉科。翅膀透明,身体赤褐色,并带有绿色与黑色的斑纹。
《国语辞典》:豆干  拼音:dòu gān
将豆腐的水分压出后,放入焦糖汁或浓茶中煮成褐色,或加入糖、盐、香料等调味制成的食品。如:「豆干是桃园大溪的名产。」
《国语辞典》:靛油  拼音:diàn yóu
一种用来制造染料、药物的淡褐色有毒液体。也称为「苯胺」。
《国语辞典》:吹糖  拼音:chuī táng
一种传统手艺。利用黄褐色糊状之麦芽糖为材料,揉捏后,用嘴吹制成戏偶、人形,或其他动物、花鸟、蔬果等各种造型。从事这种技艺的人叫「吹糖人」。
《国语辞典》:坏疽(坏疽)  拼音:huài jū
局部组织坏死,呈黑色或灰褐色,并出现腐败现象。多发生于四肢或内脏。
《国语辞典》:知更鸟(知更鸟)  拼音:zhī gēng niǎo
动物名。燕雀目。背及颈部赤褐色,额喉皆黑,腹下白色,雌体色稍淡,鸣声清越。
《国语辞典》:大叶合欢(大叶合欢)  拼音:dà yè hé huān
植物名。豆科合欢属,落叶大乔木。树皮暗灰色或褐色。偶数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二至八对,小叶六至八对,总柄近基部及先端各有一杯形大腺体。花淡绿黄色,腋生,总梗短而生多数头状花序,有芳香。荚果阔扁而薄,熟成淡黄色。种子扁平椭圆形,边材黄白色,心材暗褐色。树皮、种子可作药用。也称为「大合欢」。
《国语辞典》:赤土陶器  拼音:chì tǔ táo qì
一种陶器。因成品呈赤褐色,故称为「赤土陶器」。石器时代即有制作,以希腊的塔纳格拉小像最富盛名。
《国语辞典》:龙芝茶(龙芝茶)  拼音:lóng zhī chá
一种黑褐色颗粒粉末的茶。由龙生果提炼而成,是采用深山数种天然植物的草根、花果,以独特制法精炼及特殊卫生处理研制而成,对人体胰脏功能的恢复及保健有效,可治糖尿病。
《国语辞典》:罗望子(罗望子)  拼音:luó wàng zǐ
植物名。豆科罗望子属,常绿乔木。树皮暗褐色,小枝带红褐色。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十至二十对,长椭圆形。花色黄,带紫红色线纹。荚果革质,长椭圆形,熟时棕褐色。果肉清凉健胃,可作驱风及缓泻剂。种子为收敛良药,可治痢疾。也称为「花生树」。
《国语辞典》:木焦油  拼音:mù jiāo yóu
乾馏木材时所产生的不溶于水的黑褐色黏稠液体。可作为涂料、防腐或加以分馏制成石蜡等。也称为「木黑油」。
《国语辞典》:咖啡色  拼音:kā fēi sè
一种褐色系列的颜色,与咖啡的颜色相近。
《国语辞典》:雷公藤  拼音:léi gōng téng
植物名。卫矛科雷公藤属,蔓性灌木。小枝红褐色,有圆形小瘤状突起。叶卵形或长卵形,叶面多无毛,钝锯齿缘,叶柄有褐色绒毛。聚伞状圆锥花序,花瓣五片,白色。果具有三翅。茎与根入药,性毒,味苦,可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炎、腰带疮、下痢等病症。产华南、华西及台湾北部。
《国语辞典》:蓝点颏(蓝点颏)  拼音:lán diǎn hái
动物名。雀形目鸫科。形体似麻雀,羽毛褐色,有一新月形的红斑或白斑,雄鸟喉部为天蓝色。鸣声为圆润、多变的颤音。主要分布于西欧至阿拉斯加西部山区的潮湿灌丛中。也称为「蓝靛颏儿」。